不同二叉搜索树

96. Unique Binary Search Trees

Given an integer n, return the number of structurally unique BST' s (binary search trees) which has exactly n nodes of unique values from 1 to n.

Example 1:

Input: n = 3
Output: 5

Example 2:

Input: n = 1
Output: 1

Constraints:

  • 1 <= n <= 19

思路

这道题目描述很简短,但估计大部分同学看完都是懵懵的状态,这得怎么统计呢?

关于什么是二叉搜索树,我们之前在讲解二叉树专题的时候已经详细讲解过了,也可以看看这篇二叉树:二叉搜索树登场!再回顾一波。

了解了二叉搜索树之后,我们应该先举几个例子,画画图,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如图: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n为1的时候有一棵树,n为2有两棵树,这个是很直观的。

来看看n为3的时候,有哪几种情况。

当1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右子树有两个节点,看这两个节点的布局,是不是和 n 为2的时候两棵树的布局是一样的啊!

(可能有同学问了,这布局不一样啊,节点数值都不一样。别忘了我们就是求不同树的数量,并不用把搜索树都列出来,所以不用关心其具体数值的差异)

当3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左子树有两个节点,看这两个节点的布局,是不是和n为2的时候两棵树的布局也是一样的啊!

当2为头结点的时候,其左右子树都只有一个节点,布局是不是和n为1的时候只有一棵树的布局也是一样的啊!

发现到这里,其实我们就找到了重叠子问题了,其实也就是发现可以通过dp[1] 和 dp[2] 来推导出来dp[3]的某种方式。

思考到这里,这道题目就有眉目了。

dp[3],就是 元素1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元素2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元素3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元素1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元素2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元素3为头结点搜索树的数量 = 右子树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 左子树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

有2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2]。

有1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1]。

有0个元素的搜索树数量就是dp[0]。

所以dp[3] = dp[2] * dp[0] + dp[1] * dp[1] + dp[0] * dp[2]

如图所示: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2

此时我们已经找到递推关系了,那么可以用动规五部曲再系统分析一遍。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 : 1到i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也可以理解是i个不同元素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都是一样的。

以下分析如果想不清楚,就来回想一下dp[i]的定义

  1. 确定递推公式

在上面的分析中,其实已经看出其递推关系, dp[i] += 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dp[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j相当于是头结点的元素,从1遍历到i为止。

所以递推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 ,j-1 为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i-j 为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初始化,只需要初始化dp[0]就可以了,推导的基础,都是dp[0]。

那么dp[0]应该是多少呢?

从定义上来讲,空节点也是一棵二叉树,也是一棵二叉搜索树,这是可以说得通的。

从递归公式上来讲,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dp[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中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为0,也需要dp[以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 = 1, 否则乘法的结果就都变成0了。

所以初始化dp[0] = 1

  1. 确定遍历顺序

首先一定是遍历节点数,从递归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可以看出,节点数为i的状态是依靠 i之前节点数的状态。

那么遍历i里面每一个数作为头结点的状态,用j来遍历。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i; j++) {  
        dp[i] += dp[j - 1] * dp[i - j];  
    }  
}
  1. 举例推导dp数组

n为5时候的dp数组状态如图:

9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3

当然如果自己画图举例的话,基本举例到n为3就可以了,n为4的时候,画图已经比较麻烦了。

我这里列到了n为5的情况,是为了方便大家 debug代码的时候,把dp数组打出来,看看哪里有问题

C++解法

综上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numTrees(int n) {  
        vector<int> dp(n + 1);  
        dp[0]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i; j++) {  
                dp[i] += dp[j - 1] * dp[i - j];  
            }  
        }  
        return dp[n];  
    }  
};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Java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numTrees(int n) {
        //初始化 dp 数组
        int[] dp = new int[n + 1];
        //初始化0个节点和1个节点的情况
        dp[0] = 1;
        dp[1]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i; j++) {
                //对于第i个节点,需要考虑1作为根节点直到i作为根节点的情况,所以需要累加
                //一共i个节点,对于根节点j时,左子树的节点个数为j-1,右子树的节点个数为i-j
                dp[i] += dp[j - 1] * dp[i - j];
            }
        }
        return dp[n];
    }
}

95. Unique Binary Search Trees II

Given an integer n, return all the structurally unique **BST'**s (binary search trees), which has exactly n nodes of unique values from 1 to n. Return the answer in any order.

Example 1:

Input: n = 3
Output: [[1,null,2,null,3],[1,null,3,2],[2,1,3],[3,1,null,null,2],[3,2,null,1]]

Example 2:

Input: n = 1
Output: [[1]]

Constraints:

  • 1 <= n <= 8

思路

https://leetcode.com/problems/unique-binary-search-trees-ii/solutions/3667682/unique-binary-search-trees-ii/

C++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TreeNode*> allPossibleBST(
        int start, int end, map<pair<int, int>, vector<TreeNode*>>& memo) {
        vector<TreeNode*> res;
        if (start > end) {
            res.push_back(nullptr);
            return res;
        }
        if (memo.find(make_pair(start, end)) != memo.end()) {
            return memo[make_pair(start, end)];
        }
        // Iterate through all values from start to end to construct left and
        // right subtrees recursively.
        for (int i = start; i <= end; ++i) {
            vector<TreeNode*> leftSubTrees = allPossibleBST(start, i - 1, memo);
            vector<TreeNode*> rightSubTrees = allPossibleBST(i + 1, end, memo);

            // Loop through all left and right subtrees and connect them to the
            // ith root.
            for (auto left : leftSubTrees) {
                for (auto right : rightSubTrees) {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i, left, right);
                    res.push_back(root);
                }
            }
        }
        return memo[make_pair(start, end)] = res;
    }

    vector<TreeNode*> generateTrees(int n) {
        map<pair<int, int>, vector<TreeNode*>> memo;
        return allPossibleBST(1, n, mem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