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背包

理论基础

前言

对于面试的话,其实掌握01背包,和完全背包,就够用了,最多可以再来一个多重背包。

至于背包九讲其他背包,面试几乎不会问,都是竞赛级别的了,leetcode上连多重背包的题目都没有,所以题库也告诉我们,01背包和完全背包就够用了。

而完全背包又是也是01背包稍作变化而来,即:完全背包的物品数量是无限的。

所以背包问题的理论基础重中之重是01背包,一定要理解透!

leetcode上没有纯01背包的问题,都是01背包应用方面的题目,也就是需要转化为01背包问题。

所以我先通过纯01背包问题,把01背包原理讲清楚,后续再讲解leetcode题目的时候,重点就是讲解如何转化为01背包问题了

之前可能有些录友已经可以熟练写出背包了,但只要把这个文章仔细看完,相信你会意外收获!

01 背包:有n件物品和一个最多能背重量为w 的背包。第i件物品的重量是weight[i],得到的价值是value[i] 。每件物品只能用一次,求解将哪些物品装入背包里物品价值总和最大。

动态规划-背包问题

这是标准的背包问题,以至于很多同学看了这个自然就会想到背包,甚至都不知道暴力的解法应该怎么解了。

这样其实是没有从底向上去思考,而是习惯性想到了背包,那么暴力的解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每一件物品其实只有两个状态,取或者不取,所以可以使用回溯法搜索出所有的情况,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这里的n表示物品数量。

所以暴力的解法是指数级别的时间复杂度。进而才需要动态规划的解法来进行优化!

在下面的讲解中,我举一个例子:

背包最大重量为4。

物品为:

-重量价值
物品0115
物品1320
物品2430

问背包能背的物品最大价值是多少?

以下讲解和图示中出现的数字都是以这个例子为例。

二维dp数组01背包

依然动规五部曲分析一波。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对于背包问题,有一种写法, 是使用二维数组,即dp[i][j] 表示从下标为[0-i]的物品里任意取,放进容量为j的背包,价值总和最大是多少。

只看这个二维数组的定义,大家一定会有点懵,看下面这个图:

动态规划-背包问题1

要时刻记着这个dp数组的含义,下面的一些步骤都围绕这dp数组的含义进行的,如果哪里看懵了,就来回顾一下i代表什么,j又代表什么。

  1. 确定递推公式

再回顾一下dp[i][j]的含义:从下标为[0-i]的物品里任意取,放进容量为j的背包,价值总和最大是多少。

那么可以有两个方向推出来dp[i][j]

  • 不放物品i:由dp[i-1][j]推出,即背包容量为j,里面不放物品i的最大价值,此时dp[i][j]就是dp[i-1][j]。(其实就是当物品i的重量大于背包j的重量时,物品i无法放进背包中,所以背包内的价值依然和前面相同。)
  • 放物品i:由dp[i-1][j]推出,dp[i-1][j] 为背包容量为j - weight[i]的时候不放物品i的最大价值,那么dp[i-1][j] + value[i] (物品i的价值),就是背包放物品i得到的最大价值

所以递归公式: dp[i][j] = max(dp[i-1][j], dp[i-1][j] + value[i]);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关于初始化,一定要和dp数组的定义吻合,否则到递推公式的时候就会越来越乱

首先从dp[i][j]的定义出发,如果背包容量j为0的话,即dp[i][j],无论是选取哪些物品,背包价值总和一定为0。如图:

动态规划-背包问题2

在看其他情况。

状态转移方程 dp[i][j] = max(dp[i-1][j], dp[i-1][j] + value[i]); 可以看出i 是由 i-1 推导出来,那么i为0的时候就一定要初始化。

dp[0][0],即:i为0,存放编号0的物品的时候,各个容量的背包所能存放的最大价值。

那么很明显当 j < weight[0]的时候,dp[0][j]应该是 0,因为背包容量比编号0的物品重量还小。

当j >= weight[0]时,dp[0][j]应该是value[0],因为背包容量放足够放编号0物品。

代码初始化如下:

for (int j = 0 ; j < weight[0]; j++) {  // 当然这一步,如果把dp数组预先初始化为0了,这一步就可以省略,但很多同学应该没有想清楚这一点。  
    dp[0][j] = 0;  
}  
// 正序遍历  
for (int j = weight[0]; j <= bagweight; j++) {  
    dp[0][j] = value[0];  
}

dp[0][j]dp[i][0] 都已经初始化了,那么其他下标应该初始化多少呢?

其实从递归公式: dp[i][j] = max(dp[i-1][j], dp[i-1][j] + value[i]); 可以看出dp[i][j] 是由左上方数值推导出来了,那么 其他下标初始为什么数值都可以,因为都会被覆盖。

初始-1,初始-2,初始100,都可以!

但只不过一开始就统一把dp数组统一初始为0,更方便一些。

如图:

最后初始化代码如下:

// 初始化 dp  
vector<vector<int>> dp(weight.size(), vector<int>(bagweight + 1, 0));  
for (int j = weight[0]; j <= bagweight; j++) {  
    dp[0][j] = value[0];  
}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把如何初始化讲清楚,相信不少同学平时初始化dp数组是凭感觉来的,但有时候感觉是不靠谱的

  1. 确定遍历顺序

在如下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遍历的维度:物品与背包重量

那么问题来了,先遍历 物品还是先遍历背包重量呢?

其实都可以!! 但是先遍历物品更好理解

那么我先给出先遍历物品,然后遍历背包重量的代码。

// weight数组的大小 就是物品个数  
for(int i = 1;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int j = 0; j <= bagweight; j++) { // 遍历背包容量  
        if (j < weight[i]) dp[i][j] = dp[i - 1][j];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eight[i]] + value[i]);  
​  
    }  
}

先遍历背包,再遍历物品,也是可以的!(注意我这里使用的二维dp数组)

例如这样:

// weight数组的大小 就是物品个数  
for(int j = 0; j <= bagweight; j++) { // 遍历背包容量  
    for(int i = 1;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物品  
        if (j < weight[i]) dp[i][j] = dp[i - 1][j];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eight[i]] + value[i]);  
    }  
}

为什么也是可以的呢?

要理解递归的本质和递推的方向

递归公式: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eight[i]] + value[i]);

大家可以看出,虽然两个for循环遍历的次序不同,但是dp[i][j]所需要的数据就是左上角,根本不影响dp[i][j]公式的推导!

但先遍历物品再遍历背包这个顺序更好理解。

其实背包问题里,两个for循环的先后循序是非常有讲究的,理解遍历顺序其实比理解推导公式难多了

  1. 举例推导dp数组

来看一下对应的dp数组的数值,如图:

最终结果就是dp[2](#)

建议大家此时自己在纸上推导一遍,看看dp数组里每一个数值是不是这样的。

做动态规划的题目,最好的过程就是自己在纸上举一个例子把对应的dp数组的数值推导一下,然后再动手写代码!

很多同学做dp题目,遇到各种问题,然后凭感觉东改改西改改,怎么改都不对,或者稀里糊涂就改过了。

主要就是自己没有动手推导一下dp数组的演变过程,如果推导明白了,代码写出来就算有问题,只要把dp数组打印出来,对比一下和自己推导的有什么差异,很快就可以发现问题了。

void test_2_wei_bag_problem1() {  
    vector<int> weight = {1, 3, 4};  
    vector<int> value = {15, 20, 30};  
    int bagweight = 4;  
​  
    // 二维数组  
    vector<vector<int>> dp(weight.size(), vector<int>(bagweight + 1, 0));  
​  
    // 初始化  
    for (int j = weight[0]; j <= bagweight; j++) {  
        dp[0][j] = value[0];  
    }  
​  
    // weight数组的大小 就是物品个数  
    for(int i = 1;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int j = 0; j <= bagweight; j++) { // 遍历背包容量  
            if (j < weight[i]) dp[i][j] = dp[i - 1][j];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eight[i]] + value[i]);  
​  
        }  
    }  
​  
    cout << dp[weight.size() - 1][bagweight] << endl;  
}  
​  
int main() {  
    test_2_wei_bag_problem1();  
}  

本题力扣上没有原题,大家可以去卡码网第46题去练习,题意是一样的,代码如下:

//二维dp数组实现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n, bagweight;// bagweight代表行李箱空间  
void solve() {  
    vector<int> weight(n, 0); // 存储每件物品所占空间  
    vector<int> value(n, 0);  // 存储每件物品价值  
    for(int i = 0; i < n; ++i) {  
        cin >> weight[i];  
    }  
    for(int j = 0; j < n; ++j) {  
        cin >> value[j];  
    }  
    // dp数组, dp[i][j]代表行李箱空间为j的情况下,从下标为[0, i]的物品里面任意取,能达到的最大价值  
    vector<vector<int>> dp(weight.size(), vector<int>(bagweight + 1, 0));  
​  
    // 初始化, 因为需要用到dp[i - 1]的值  
    // j < weight[0]已在上方被初始化为0  
    // j >= weight[0]的值就初始化为value[0]  
    for (int j = weight[0]; j <= bagweight; j++) {  
        dp[0][j] = value[0];  
    }  
​  
    for(int i = 1;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科研物品  
        for(int j = 0; j <= bagweight; j++) { // 遍历行李箱容量  
            // 如果装不下这个物品,那么就继承dp[i - 1][j]的值  
            if (j < weight[i]) dp[i][j] = dp[i - 1][j];  
            // 如果能装下,就将值更新为 不装这个物品的最大值 和 装这个物品的最大值 中的 最大值  
            // 装这个物品的最大值由容量为j - weight[i]的包任意放入序号为[0, i - 1]的最大值 + 该物品的价值构成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eight[i]] + value[i]);  
        }  
    }  
    cout << dp[weight.size() - 1][bagweight] << endl;  
}  
​  
int main() {  
    while(cin >> n >> bagweight) {  
        solve();  
    }  
    return 0;  
}  

一维dp数组(滚动数组)

对于背包问题其实状态都是可以压缩的。

在使用二维数组的时候,递推公式:dp[i] = max(dp[i - 1], dp[i - 1] + value[i]);

其实可以发现如果把dp[i - 1]那一层拷贝到dp[i]上,表达式完全可以是:dp[i] = max(dp[i], dp[i] + value[i]);

与其把dp[i - 1]这一层拷贝到dp[i]上,不如只用一个一维数组了,只用dp[j](一维数组,也可以理解是一个滚动数组)。

这就是滚动数组的由来,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上一层可以重复利用,直接拷贝到当前层。

读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忘了 dp[i]里的i和j表达的是什么了,i是物品,j是背包容量。

dp[i] 表示从下标为[0-i]的物品里任意取,放进容量为j的背包,价值总和最大是多少

一定要时刻记住这里i和j的含义,要不然很容易看懵了。

动规五部曲分析如下:

  1. 确定dp数组的定义

在一维dp数组中,dp[j]表示:容量为j的背包,所背的物品价值可以最大为dp[j]。

  1. 一维dp数组的递推公式

dp[j]为 容量为j的背包所背的最大价值,那么如何推导dp[j]呢?

dp[j]可以通过dp[j - weight[i]]推导出来,dp[j - weight[i]]表示容量为j - weight[i]的背包所背的最大价值。

dp[j - weight[i]] + value[i] 表示 容量为 j - 物品i重量 的背包 加上 物品i的价值。(也就是容量为j的背包,放入物品i了之后的价值即:dp[j])

此时dp[j]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取自己dp[j] 相当于 二维dp数组中的dpi-1,即不放物品i,一个是取dp[j - weight[i]] + value[i],即放物品i,指定是取最大的,毕竟是求最大价值,

所以递归公式为:

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可以看出相对于二维dp数组的写法,就是把dpi中i的维度去掉了。

  1. 一维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关于初始化,一定要和dp数组的定义吻合,否则到递推公式的时候就会越来越乱

dp[j]表示:容量为j的背包,所背的物品价值可以最大为dp[j],那么dp[0]就应该是0,因为背包容量为0所背的物品的最大价值就是0。

那么dp数组除了下标0的位置,初始为0,其他下标应该初始化多少呢?

看一下递归公式: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dp数组在推导的时候一定是取价值最大的数,如果题目给的价值都是正整数那么非0下标都初始化为0就可以了。

这样才能让dp数组在递归公式的过程中取的最大的价值,而不是被初始值覆盖了

那么我假设物品价值都是大于0的,所以dp数组初始化的时候,都初始为0就可以了。

  1. 一维dp数组遍历顺序

代码如下:

for(int i = 0;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int j = bagWeight; j >= weight[i]; j--) { // 遍历背包容量  
        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  
    }  
}

这里大家发现和二维dp的写法中,遍历背包的顺序是不一样的!

二维dp遍历的时候,背包容量是从小到大,而一维dp遍历的时候,背包是从大到小。

为什么呢?

倒序遍历是为了保证物品i只被放入一次!。但如果一旦正序遍历了,那么物品0就会被重复加入多次!

举一个例子:物品0的重量weight[0] = 1,价值value[0] = 15

如果正序遍历

dp[1] = dp[1 - weight[0]] + value[0] = 15

dp[2] = dp[2 - weight[0]] + value[0] = 30

此时dp[2]就已经是30了,意味着物品0,被放入了两次,所以不能正序遍历。

为什么倒序遍历,就可以保证物品只放入一次呢?

倒序就是先算dp[2]

dp[2] = dp[2 - weight[0]] + value[0] = 15 (dp数组已经都初始化为0)

dp[1] = dp[1 - weight[0]] + value[0] = 15

所以从后往前循环,每次取得状态不会和之前取得状态重合,这样每种物品就只取一次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二维dp数组遍历的时候不用倒序呢?

因为对于二维dp,dp[i]都是通过上一层即dp[i - 1]计算而来,本层的dp[i]并不会被覆盖!

(如何这里读不懂,大家就要动手试一试了,空想还是不靠谱的,实践出真知!)

再来看看两个嵌套for循环的顺序,代码中是先遍历物品嵌套遍历背包容量,那可不可以先遍历背包容量嵌套遍历物品呢?

不可以!

因为一维dp的写法,背包容量一定是要倒序遍历(原因上面已经讲了),如果遍历背包容量放在上一层,那么每个dp[j]就只会放入一个物品,即:背包里只放入了一个物品。

倒序遍历的原因是,本质上还是一个对二维数组的遍历,并且右下角的值依赖上一层左上角的值,因此需要保证左边的值仍然是上一层的,从右向左覆盖。

(这里如果读不懂,就再回想一下dp[j]的定义,或者就把两个for循环顺序颠倒一下试试!)

所以一维dp数组的背包在遍历顺序上和二维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1. 举例推导dp数组

一维dp,分别用物品0,物品1,物品2 来遍历背包,最终得到结果如下:

C++代码如下:

void test_1_wei_bag_problem() {  
    vector<int> weight = {1, 3, 4};  
    vector<int> value = {15, 20, 30};  
    int bagWeight = 4;  
​  
    // 初始化  
    vector<int> dp(bagWeight + 1, 0);  
    for(int i = 0; i < weight.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int j = bagWeight; j >= weight[i]; j--) { // 遍历背包容量  
            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  
    }  
    cout << dp[bagWeight] << endl;  
}  
​  
int main() {  
    test_1_wei_bag_problem();  
}  

本题力扣上没有原题,大家可以去卡码网第46题去练习,题意是一样的,代码如下:

// 一维dp数组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main() {  
    // 读取 M 和 N  
    int M, N;  
    cin >> M >> N;  
​  
    vector<int> costs(M);  
    vector<int> values(M);  
​  
    for (int i = 0; i < M; i++) {  
        cin >> costs[i];  
    }  
    for (int j = 0; j < M; j++) {  
        cin >> values[j];  
    }  
​  
    // 创建一个动态规划数组dp,初始值为0  
    vector<int> dp(N + 1, 0);  
​  
    // 外层循环遍历每个类型的研究材料  
    for (int i = 0; i < M; ++i) {  
        // 内层循环从 N 空间逐渐减少到当前研究材料所占空间  
        for (int j = N; j >= costs[i]; --j) {  
            // 考虑当前研究材料选择和不选择的情况,选择最大值  
            dp[j] = max(dp[j], dp[j - costs[i]] + values[i]);  
        }  
    }  
​  
    // 输出dp[N],即在给定 N 行李空间可以携带的研究材料最大价值  
    cout << dp[N] << endl;  
​  
    return 0;  
}  

​ 可以看出,一维dp 的01背包,要比二维简洁的多! 初始化 和 遍历顺序相对简单了。

所以我倾向于使用一维dp数组的写法,比较直观简洁,而且空间复杂度还降了一个数量级!

在后面背包问题的讲解中,我都直接使用一维dp数组来进行推导

总结

以上的讲解可以开发一道面试题目(毕竟力扣上没原题)。

就是本文中的题目,要求先实现一个纯二维的01背包,如果写出来了,然后再问为什么两个for循环的嵌套顺序这么写?反过来写行不行?再讲一讲初始化的逻辑。

然后要求实现一个一维数组的01背包,最后再问,一维数组的01背包,两个for循环的顺序反过来写行不行?为什么?

注意以上问题都是在候选人把代码写出来的情况下才问的。

就是纯01背包的题目,都不用考01背包应用类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候选人对算法的理解程度了。

相信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应该对以上问题都有了答案!

此时01背包理论基础就讲完了,我用了两篇文章把01背包的dp数组定义、递推公式、初始化、遍历顺序从二维数组到一维数组统统深度剖析了一遍,没有放过任何难点。

大家可以发现其实信息量还是挺大的。

如果把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和本篇的内容都理解了,后面我们在做01背包的题目,就会发现非常简单了。

不用再凭感觉或者记忆去写背包,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了解其本质,代码的方方面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即使代码没有通过,也会有自己的逻辑去debug,这样就思维清晰了。

接下来就要开始用这两天的理论基础去做力扣上的背包面试题目了,录友们握紧扶手,我们要上高速啦!

416. Partition Equal Subset Sum

Given an integer array nums, return true if you can partition the array into two subsets such that the sum of the elements in both subsets is equal or false otherwise.

Example 1:

Input: nums = [1,5,11,5]
Output: true
Explanation: The array can be partitioned as [1, 5, 5] and [11].

Example 2:

Input: nums = [1,2,3,5]
Output: false
Explanation: The array cannot be partitioned into equal sum subsets.

Constraints:

  • 1 <= nums.length <= 200
  • 1 <= nums[i] <= 100

思路

这道题目是要找是否可以将这个数组分割成两个子集,使得两个子集的元素和相等。

那么只要找到集合里能够出现 sum / 2 的子集总和,就算是可以分割成两个相同元素和子集了。

本题是可以用回溯暴力搜索出所有答案的,但最后超时了,也不想再优化了,放弃回溯,直接上01背包吧。

要明确本题中我们要使用的是01背包,因为元素我们只能用一次。

回归主题:首先,本题要求集合里能否出现总和为 sum / 2 的子集。

那么来一一对应一下本题,看看背包问题如何来解决。

只有确定了如下四点,才能把01背包问题套到本题上来。

  • 背包的体积为sum / 2
  • 背包要放入的商品(集合里的元素)重量为 元素的数值,价值也为元素的数值
  • 背包如果正好装满,说明找到了总和为 sum / 2 的子集。
  • 背包中每一个元素是不可重复放入。

以上分析完,我们就可以套用01背包,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动规五部曲分析如下: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01背包中,dp[j] 表示: 容量为j的背包,所背的物品价值最大可以为dp[j]。

本题中每一个元素的数值既是重量,也是价值。

套到本题,dp[j]表示 背包总容量(所能装的总重量)是j,放进物品后,背的最大重量为dp[j]

那么如果背包容量为target, dp[target]就是装满 背包之后的重量,所以当dp[target] == target的时候,背包就装满了。

有录友可能想,那还有装不满的时候?

拿输入数组 [1, 5, 11, 5],举例, dp[7] 只能等于 6,因为只能放进 1 和 5。

而dp[6] 就可以等于6了,放进1 和 5,那么dp[6] == 6,说明背包装满了。

  1. 确定递推公式

01背包的递推公式为: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本题,相当于背包里放入数值,那么物品i的重量是nums[i],其价值也是nums[i]。

所以递推公式:dp[j] = max(dp[j], dp[j - nums[i]] + nums[i]);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在01背包,一维dp如何初始化,已经讲过,

从dp[j]的定义来看,首先dp[0]一定是0。

如果题目给的价值都是正整数那么非0下标都初始化为0就可以了,如果题目给的价值有负数,那么非0下标就要初始化为负无穷。

这样才能让dp数组在递推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价值,而不是被初始值覆盖了

本题题目中 只包含正整数的非空数组,所以非0下标的元素初始化为0就可以了。

代码如下:

// 题目中说:每个数组中的元素不会超过 100,数组的大小不会超过 200  
// 总和不会大于20000,背包最大只需要其中一半,所以10001大小就可以了  
vector<int> dp(10001, 0);
  1. 确定遍历顺序

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中就已经说明:如果使用一维dp数组,物品遍历的for循环放在外层,遍历背包的for循环放在内层,且内层for循环倒序遍历!

代码如下:

// 开始 01背包  
for(int i = 0; i < nums.size(); i++) {  
    for(int j = target; j >= nums[i]; j--) { // 每一个元素一定是不可重复放入,所以从大到小遍历  
        dp[j] = max(dp[j], dp[j - nums[i]] + nums[i]);  
    }  
}
  1. 举例推导dp数组

dp[j]的数值一定是小于等于j的。

如果dp[j] == j说明,集合中的子集总和正好可以凑成总和j,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用例1,输入[1,5,11,5] 为例,最后dp[11] == 11,说明可以将这个数组分割成两个子集,使得两个子集的元素和相等。

C++解法

综上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anPartition(vector<int>& nums) {  
        int sum = 0;  
​  
        // dp[i]中的i表示背包内总和  
        // 题目中说:每个数组中的元素不会超过 100,数组的大小不会超过 200  
        // 总和不会大于20000,背包最大只需要其中一半,所以10001大小就可以了  
        vector<int> dp(10001,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sum += nums[i];  
        }  
        // 也可以使用库函数一步求和  
        // int sum = accumulate(nums.begin(), nums.end(), 0);  
        if (sum % 2 == 1) return false;  
        int target = sum / 2;  
​  
        // 开始 01背包  
        for(int i = 0; i < nums.size(); i++) {  
            for(int j = target; j >= nums[i]; j--) { // 每一个元素一定是不可重复放入,所以从大到小遍历  
                dp[j] = max(dp[j], dp[j - nums[i]] + nums[i]);  
            }  
        }  
        // 集合中的元素正好可以凑成总和target  
        if (dp[target] == targe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n),虽然dp数组大小为一个常数,但是大常数

Java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canPartition(int[] nums) {
        int total = 0;
        for(int num : nums){
            total += num;
        }
        if(total % 2 == 1) return false;
        int capacity = total / 2;
        int[] dp = new int[capacity + 1];
        for(int i = 1; i < nums.length; i++){
            for(int j = capacity; j >= nums[i]; j--){
                dp[j] = Math.max(dp[j], dp[j - nums[i]] + nums[i]);
                if(dp[capacity] == capacity){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

1049. Last Stone Weight II

You are given an array of integers stones where stones[i] is the weight of the ith stone.

We are playing a game with the stones. On each turn, we choose any two stones and smash them together. Suppose the stones have weights x and y with x <= y. The result of this smash is:

  • If x == y, both stones are destroyed, and
  • If x != y, the stone of weight x is destroyed, and the stone of weight y has new weight y - x.

At the end of the game, there is at most one stone left.

Return the smallest possible weight of the left stone. If there are no stones left, return 0.

Example 1:

Input: stones = [2,7,4,1,8,1]
Output: 1
Explanation: We can combine 2 and 4 to get 2, so the array converts to [2,7,1,8,1] then, we can combine 7 and 8 to get 1, so the array converts to [2,1,1,1] then, we can combine 2 and 1 to get 1, so the array converts to [1,1,1] then, we can combine 1 and 1 to get 0, so the array converts to [1], then that's the optimal value.

Example 2:

Input: stones = [31,26,33,21,40]
Output: 5

Constraints:

  • 1 <= stones.length <= 30
  • 1 <= stones[i] <= 100

思路

本题其实就是尽量让石头分成重量相同的两堆,相撞之后剩下的石头最小,这样就化解成01背包问题了

是不是感觉和昨天讲解的416. 分割等和子集非常像了。

本题物品的重量为stones[i],物品的价值也为stones[i]。

对应着01背包里的物品重量weight[i]和 物品价值value[i]。

接下来进行动规五步曲: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dp[j]表示容量(这里说容量更形象,其实就是重量)为j的背包,最多可以背最大重量为dp[j]

可以回忆一下01背包中,dp[j]的含义,容量为j的背包,最多可以装的价值为 dp[j]。

相对于 01背包,本题中,石头的重量是 stones[i],石头的价值也是 stones[i] ,可以 “最多可以装的价值为 dp[j]” == “最多可以背的重量为dp[j]”

  1. 确定递推公式

01背包的递推公式为: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本题则是:dp[j] = max(dp[j], dp[j - stones[i]] + stones[i]);

一些同学可能看到这dp[j - stones[i]] + stones[i]中 又有- stones[i] 又有+stones[i],看着有点晕乎。

大家可以再去看 dp[j]的含义。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既然 dp[j]中的j表示容量,那么最大容量(重量)是多少呢,就是所有石头的重量和。

因为提示中给出1 <= stones.length <= 30,1 <= stones[i] <= 1000,所以最大重量就是30 * 1000 。

而我们要求的target其实只是最大重量的一半,所以dp数组开到15000大小就可以了。

当然也可以把石头遍历一遍,计算出石头总重量 然后除2,得到dp数组的大小。

我这里就直接用15000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初始化dp[j]呢,因为重量都不会是负数,所以dp[j]都初始化为0就可以了,这样在递归公式dp[j] = max(dp[j], dp[j - stones[i]] + stones[i]);中dp[j]才不会初始值所覆盖。

代码为:

vector<int> dp(15001, 0);
  1. 确定遍历顺序

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中就已经说明:如果使用一维dp数组,物品遍历的for循环放在外层,遍历背包的for循环放在内层,且内层for循环倒序遍历!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0; i < stones.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 (int j = target; j >= stones[i]; j--) { // 遍历背包  
        dp[j] = max(dp[j], dp[j - stones[i]] + stones[i]);  
    }  
}  
  1. 举例推导dp数组

举例,输入:[2,4,1,1],此时target = (2 + 4 + 1 + 1)/2 = 4 ,dp数组状态图如下:

1049.最后一块石头的重量II

最后dp[target]里是容量为target的背包所能背的最大重量。

那么分成两堆石头,一堆石头的总重量是dp[target],另一堆就是sum - dp[target]

在计算target的时候,target = sum / 2 因为是向下取整,所以sum - dp[target] 一定是大于等于dp[target]

那么相撞之后剩下的最小石头重量就是 (sum - dp[target]) - dp[target]

C++解法

以上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astStoneWeightII(vector<int>& stones) {  
        vector<int> dp(15001, 0);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stones.size(); i++) sum += stones[i];  
        int target = sum / 2;  
        for (int i = 0; i < stones.size(); i++) { // 遍历物品  
            for (int j = target; j >= stones[i]; j--) { // 遍历背包  
                dp[j] = max(dp[j], dp[j - stones[i]] + stones[i]);  
            }  
        }  
        return sum - dp[target] - dp[target];  
    }  
};  

  • 时间复杂度:O(m × n) , m是石头总重量(准确的说是总重量的一半),n为石头块数
  • 空间复杂度:O(m)

Java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astStoneWeightII(int[] stones) {
        Arrays.sort(stones);
        int sum = 0;
        for(int stone : stones){
            sum += stone;
        }
        int bagSize = sum / 2;
        int[] dp = new int[1501];
        dp[0] = 0;
        for(int i = 0; i < stones.length; i++){
            for(int j = bagSize; j >= stones[i]; j--){
                dp[j] = Math.max(dp[j], dp[j - stones[i]] + stones[i]);
            }
        }
        return sum - dp[bagSize] * 2;
    }
}

494. Target Sum

You are given an integer array nums and an integer target.

You want to build an expression out of nums by adding one of the symbols '+' and '-' before each integer in nums and then concatenate all the integers.

  • For example, if nums = [2, 1], you can add a '+' before 2 and a '-' before 1 and concatenate them to build the expression "+2-1".

Return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that you can build, which evaluates to target.

Example 1:

Input: nums = [1,1,1,1,1], target = 3
Output: 5
Explanation: There are 5 ways to assign symbols to make the sum of nums be target 3. -1 + 1 + 1 + 1 + 1 = 3 +1 - 1 + 1 + 1 + 1 = 3 +1 + 1 - 1 + 1 + 1 = 3 +1 + 1 + 1 - 1 + 1 = 3 +1 + 1 + 1 + 1 - 1 = 3

Example 2:

Input: nums = [1], target = 1
Output: 1

Constraints:

  • 1 <= nums.length <= 20
  • 0 <= nums[i] <= 1000
  • 0 <= sum(nums[i]) <= 1000
  • -1000 <= target <= 1000

思路

本题要如何使表达式结果为target,

既然为target,那么就一定有 left组合 - right组合 = target。

left + right = sum,而sum是固定的。right = sum - left

公式来了, left - (sum - left) = target 推导出 left = (target + sum)/2 。

target是固定的,sum是固定的,left就可以求出来。

此时问题就是在集合nums中找出和为left的组合。

如何转化为01背包问题呢?

假设加法的总和为x,那么减法对应的总和就是sum - x。

所以我们要求的是 x - (sum - x) = target

x = (target + sum) / 2

此时问题就转化为,装满容量为x的背包,有几种方法

这里的x,就是bagSize,也就是我们后面要求的背包容量。

大家看到(target + sum) / 2 应该担心计算的过程中向下取整有没有影响。

这么担心就对了,例如sum 是5,S是2的话其实就是无解的,所以:

(C++代码中,输入的S 就是题目描述的 target)

if ((S + sum) % 2 == 1) return 0; // 此时没有方案

同时如果 S的绝对值已经大于sum,那么也是没有方案的。

(C++代码中,输入的S 就是题目描述的 target)

if (abs(S) > sum) return 0; // 此时没有方案

再回归到01背包问题,为什么是01背包呢?

因为每个物品(题目中的1)只用一次!

这次和之前遇到的背包问题不一样了,之前都是求容量为j的背包,最多能装多少。

本题则是装满有几种方法。其实这就是一个组合问题了。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dp[j] 表示:填满j(包括j)这么大容积的包,有dp[j]种方法

其实也可以使用二维dp数组来求解本题,dp[i][j]:使用 下标为[0, i]的nums[i]能够凑满j(包括j)这么大容量的包,有dp[i][j]种方法。

下面我都是统一使用一维数组进行讲解, 二维降为一维(滚动数组),其实就是上一层拷贝下来,这个我在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也有介绍。

  1. 确定递推公式

有哪些来源可以推出dp[j]呢?

只要搞到nums[i],凑成dp[j]就有dp[j - nums[i]] 种方法。

例如:dp[j],j 为5,

  • 已经有一个1(nums[i]) 的话,有 dp[4]种方法凑成容量为5的背包。
  • 已经有一个2(nums[i]) 的话,有 dp[3]种方法凑成容量为5的背包。
  • 已经有一个3(nums[i]) 的话,有 dp[2]中方法凑成容量为5的背包
  • 已经有一个4(nums[i]) 的话,有 dp[1]中方法凑成容量为5的背包
  • 已经有一个5 (nums[i])的话,有 dp[0]中方法凑成容量为5的背包

那么凑整dp[5]有多少方法呢,也就是把所有的dp[j - nums[i]]累加起来。

所以求组合类问题的公式,都是类似这种:

dp[j] += dp[j - nums[i]]

这个公式在后面在讲解背包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时候还会用到!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从递推公式可以看出,在初始化的时候dp[0] 一定要初始化为1,因为dp[0]是在公式中一切递推结果的起源,如果dp[0]是0的话,递推结果将都是0。

这里有录友可能认为从dp数组定义来说 dp[0] 应该是0,也有录友认为dp[0]应该是1。

其实不要硬去解释它的含义,咱就把 dp[0]的情况带入本题看看应该等于多少。

如果数组[0] ,target = 0,那么 bagSize = (target + sum) / 2 = 0。 dp[0]也应该是1, 也就是说给数组里的元素 0 前面无论放加法还是减法,都是 1 种方法。

所以本题我们应该初始化 dp[0] 为 1。

可能有同学想了,那 如果是 数组[0,0,0,0,0] target = 0 呢。

其实此时最终的dp[0] = 32,也就是这五个零子集的所有组合情况,但此dp[0]非彼dp[0],dp[0]能算出32,其基础是因为dp[0] = 1 累加起来的。

dp[j]其他下标对应的数值也应该初始化为0,从递推公式也可以看出,dp[j]要保证是0的初始值,才能正确的由dp[j - nums[i]]推导出来。

  1. 确定遍历顺序

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中,我们讲过对于01背包问题一维dp的遍历,nums放在外循环,target在内循环,且内循环倒序。

  1. 举例推导dp数组

输入:nums: [1, 1, 1, 1, 1], S: 3

bagSize = (S + sum) / 2 = (3 + 5) / 2 = 4

C++解法

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TargetSumWays(vector<int>& nums, int S)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sum += nums[i];  
        if (abs(S) > sum) return 0; // 此时没有方案  
        if ((S + sum) % 2 == 1) return 0; // 此时没有方案  
        int bagSize = (S + sum) / 2;  
        vector<int> dp(bagSize + 1, 0);  
        dp[0] = 1;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for (int j = bagSize; j >= nums[i]; j--) {  
                dp[j] += dp[j - nums[i]];  
            }  
        }  
        return dp[bagSize];  
    }  
};  

  • 时间复杂度:O(n × m),n为正数个数,m为背包容量
  • 空间复杂度:O(m),m为背包容量

Java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TargetSumWays(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sum = 0;
        for(int num : nums){
            sum += num;
        }
        if(Math.abs(target) > sum) return 0;
        if((sum + target) % 2 == 1) return 0;
        int bagSize = (sum + target) / 2;
        int[] dp = new int[bagSize + 1];
        dp[0] = 1;
        for(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for(int j = bagSize; j >= nums[i]; j--){
                dp[j] += dp[j - nums[i]];
            }
        }
        return dp[bagSize];
    }
}

474. Ones and Zeroes

You are given an array of binary strings strs and two integers m and n.

Return the size of the largest subset of strs such that there are at most m 0's and n 1's in the subset.

A set x is a subset of a set y if all elements of x are also elements of y.

Example 1:

Input: strs = ["10","0001","111001","1","0"], m = 5, n = 3
Output: 4
Explanation: The largest subset with at most 5 0's and 3 1's is {"10", "0001", "1", "0"}, so the answer is 4. Other valid but smaller subsets include {"0001", "1"} and {"10", "1", "0"}. {"111001"} is an invalid subset because it contains 4 1's, greater than the maximum of 3.

Example 2:

Input: strs = ["10","0","1"], m = 1, n = 1
Output: 2
Explanation: The largest subset is {"0", "1"}, so the answer is 2.

Constraints:

  • 1 <= strs.length <= 600
  • 1 <= strs[i].length <= 100
  • strs[i] consists only of digits '0' and '1'.
  • 1 <= m, n <= 100

思路

多重背包是每个物品,数量不同的情况。

本题中strs 数组里的元素就是物品,每个物品都是一个!

而m 和 n相当于是一个背包,两个维度的背包

理解成多重背包的同学主要是把m和n混淆为物品了,感觉这是不同数量的物品,所以以为是多重背包。

但本题其实是01背包问题!

只不过这个背包有两个维度,一个是m 一个是n,而不同长度的字符串就是不同大小的待装物品。

开始动规五部曲: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j]:最多有i个0和j个1的strs的最大子集的大小为dp[i][j]

  1. 确定递推公式

dp[i][j] 可以由前一个strs里的字符串推导出来,strs里的字符串有zeroNum个0,oneNum个1。

dp[i][j] 就可以是 dp[i - zeroNum][j - oneNum] + 1

然后我们在遍历的过程中,取dp[i][j]的最大值。

所以递推公式:dp[i][j] = max(dp[i][j], dp[i - zeroNum][j - oneNum] + 1);

此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01背包的递推公式:dp[j] = max(dp[j], dp[j - weight[i]] + value[i]);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字符串的zeroNum和oneNum相当于物品的重量(weight[i]),字符串本身的个数相当于物品的价值(value[i])。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01背包! 只不过物品的重量有了两个维度而已。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中已经讲解了,01背包的dp数组初始化为0就可以。

因为物品价值不会是负数,初始为0,保证递推的时候dp[i][j]不会被初始值覆盖。

  1. 确定遍历顺序

动态规划:关于01背包问题,你该了解这些!(滚动数组)中,我们讲到了01背包为什么一定是外层for循环遍历物品,内层for循环遍历背包容量且从后向前遍历!

那么本题也是,物品就是strs里的字符串,背包容量就是题目描述中的m和n。

代码如下:

for (string str : strs) { // 遍历物品  
    int oneNum = 0, zeroNum = 0;  
    for (char c : str) {  
        if (c == '0') zeroNum++;  
        else oneNum++;  
    }  
    for (int i = m; i >= zeroNum; i--) { // 遍历背包容量且从后向前遍历!  
        for (int j = n; j >= oneNum; j--) {  
            dp[i][j] = max(dp[i][j], dp[i - zeroNum][j - oneNum] + 1);  
        }  
    }  
}

有同学可能想,那个遍历背包容量的两层for循环先后循序有没有什么讲究?

没讲究,都是物品重量的一个维度,先遍历哪个都行!

  1. 举例推导dp数组

C++解法

以上动规五部曲分析完毕,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MaxForm(vector<string>& strs, int m, int n) {  
        vector<vector<int>> dp(m + 1, vector<int> (n + 1, 0)); // 默认初始化0  
        for (string str : strs) { // 遍历物品  
            int oneNum = 0, zeroNum = 0;  
            for (char c : str) {  
                if (c == '0') zeroNum++;  
                else oneNum++;  
            }  
            for (int i = m; i >= zeroNum; i--) { // 遍历背包容量且从后向前遍历!  
                for (int j = n; j >= oneNum; j--) {  
                    dp[i][j] = max(dp[i][j], dp[i - zeroNum][j - oneNum] + 1);  
                }  
            }  
        }  
        return dp[m][n];  
    }  
};
  • 时间复杂度: O(kmn),k 为strs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 O(mn)

Java解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MaxForm(String[] strs, int m, int n) {
        int[][] dp = new int[m + 1][n + 1];
        for(String str : strs){
            int x = 0;
            int y = 0;
            char[] array = str.toCharArray();
            for(char c : array){
                if(c == '0') x++;
                if(c == '1') y++;
            }
            for(int i = m; i >= x; i--){
                for(int j = n; j >= y; j--){
                    dp[i][j] = Math.max(dp[i][j], dp[i - x][j - y] + 1);
                }
            }
        }
        return dp[m][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