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你到底能有多聪明
- 本周思维导图
- 8.1 智力:智力高的人到底哪里厉害?
- 8.2 智力理论:很早以前专家说近视眼儿=脑子笨?(上)
- 8.3 智力理论:很早以前专家说近视眼儿=脑子笨?(下)
- 8.4 智力测验:智力怎么测?(1)
- 8.5 智力测验:智力怎么测?(2)
- 8.6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一个高智力少年的养成
- 8.7 创造力:天马行空与脑洞大开
- 心理杂货铺 我和自闭和世界
- 第八周小测验
本周思维导图
8.1 智力:智力高的人到底哪里厉害?
这一节告诉我们心理学的智力是什么~
关于智力的定义有多种说法:
1.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Henmon,Cronbach)
这种观点认为可以根据个体学习的成绩来反映智力的水平。智力高者,学习速度快,掌握的知识必然也就多。
2.智力是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Binet,Terman)
这种观点认为高智力的人善于抽象思维,善于判断和推理。
3.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Stern)
这种观点认为智力越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越强。
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出来的能力。(Boring)
这种观点认为智力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智力测验才能知道智力。
5.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智力不但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能力,还包括知识、经验、自我监控、动机、适应环境等能力。
第5点可以看作是1、2、3的综合,第4点则像循环论证。
大部分人认同大卫·维克斯勒(David Wechsler)对智力概念的描述: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维和有效地应对环境的整体能力。(这里对应上面的第5点)
智力是个体的整体能力,智力的核心组成成分:
- 抽象思维
- 推理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知识获取能力
- 记忆力
-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评论:人皆可犹太,名不虚传。。华人智商不比犹太人低,现在在美华人在学术上不比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差。
8.2 智力理论:很早以前专家说近视眼儿=脑子笨?(上)
啥,智力跟猫一样,也有固态和液态?
这节主要讲智力因素论、智力结构论、智力形态论。
智力因素论
智力因素论(factor of intellect theory)分为二因素论(two factor theory)和群因素论(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英国Edward Spearman在西元20世纪初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他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和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构成。一般因素是人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因素只和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Spearman认为一般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在相当程度上由遗传而获得。Spearman提出的因素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帮助研究者确是测量中的哪些项目在测量同一事物。
Thurstone提出群因素论,认为智力由语词理解、语词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和推理能力等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
智力结构论
智力结构论(structure of intellect theory)由美国J.P Guilford提出。J.P Guilford认为智力具有三维结构即智力活动的内容、智力操作和智力活动的产品。
所谓智力活动的内容是指个体进行智力活动的对象或者素材,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五种类型。
智力操作是指个体对内容进行加工,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我们常说的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五种方式。
智力活动的产品:个体以智力的内容为素材通过智力的操作这一智力活动的过程,最终形成智力的产物。包括获得事物的单元、类别、关系和系统,学会转换和应用,通过对不同的智力内容进行不同的智力操作,从而得出不同类型的智力产品。
智力形态论
智力形态论(form of intellect theory)由美国Raymond Cattell提出。卡特尔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智力即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一种以神经生理为基础并且会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认知能力。比如知觉速度、记忆、图像识别等都属于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通过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包括词汇的概念、言语的理解、常识和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等。凡是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都属于晶体智力。
8.3 智力理论:很早以前专家说近视眼儿=脑子笨?(下)
如何成为杰克苏作品里的男主角,光长得帅没有用,还要...
之前的智力是指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但这种智力理论无法解释一些成功人士在智力测量中得分不高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智商不高的人未必不聪明”,凸显了原来的智力理论的一些问题。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由美国Howard Gardner提出。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
语言智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一个人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和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力: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的思维的能力。
空间智力:主要指感受、辩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音乐智力:主要指感受、辩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力:主要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力:主要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的反应能力。
自我认知智力: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由美国Robert Sternberg提出。Sternberg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相同的。智力不但和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而且也与其内在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基于上述观点,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即人的智力由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三部分构成。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主体在认知活动中不断地构建策略,且对其他两个成分具有调控作用。元成分负责计划的计划、策略和监控。
操作成分:完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比如编码提取信息、比较信息等。
知识获得成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与解决当时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人而获得新的知识。
背景智力(Contexual Intelligence):与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智力。包括适应、选择和形成三个方面。
适应是指主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选择:在无法适应环境时另外选择一个更适合的环境。
形成:在无法改变环境时想办法把环境改造成适合自己的环境。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个体运用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8.4 智力测验:智力怎么测?(1)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可以说是智力测验工作的开始。高尔顿的主要兴趣是从亲属间的智力的相似程度来研究遗传的问题。高尔顿相信相信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器官。
之后心理学家们放弃了高尔顿的生理功能取向,改以心理取向来鉴别人类的智力。
法国比纳Binet首先改以心理取向来鉴别人类的智力。西元1905年出世的比纳——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心理年龄mental age表示一个儿童心理机能所处的智力水平。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就是一个人在斯——比量表中获得的累积月份数。
比率智商定义如下:
比率智商缺点:人的实际年龄增加,但心理年龄几乎不变,这是体现人的智商逐年下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8.5 智力测验:智力怎么测?(2)
美国David Wechsler编制了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
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儿童~、学前儿童~。
韦氏量表使用的是离差智商而不是比率智商。
鉴于经验对智商测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影响,Raven发明了一种新的智力测验量表——Raven Progressive Matrics。
8.6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一个高智力少年的养成
现代重点关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下图主要体现了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了智商的上限。遗传所决定的上限越高,环境所能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一些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应答性照料方式:父母可以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真实需要,所谓应答就是给予回应
应答性照料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环境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使孩子可以更放心地探索环境,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发展智力。
学校教育也是促进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遗传素质 + 良好的后天环境和教育 = “高智商”
8.7 创造力:天马行空与脑洞大开
创造力Creativity: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且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
J.P. Guilford总结了高创造力的个体的7项人格特征:
一、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喜欢独立解决问题,且不喜欢和别人雷同。这就使得他们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甚至奇怪。
二、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愿意接受新事物。
三、有广泛的兴趣、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并且善于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四、在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五、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和冒险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六、富有幽默感,有卓越的文艺天赋。
七、有坚定的意志,可以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原因:高创造力不仅需要高智商,还需要意志力、责任感、勤奋、兴趣等。
心理杂货铺 我和自闭和世界
8-1 我有自闭症,我一样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心理观影《自闭历程》
坦普·葛兰汀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她4岁才会讲话,每日大吼大叫,不让别人触碰到她,连最亲近的母亲也不例外。
医生告诉母亲,这孩子有自闭症,在孩子最需要母亲爱抚的时候,母亲表现冷漠,导致孩子和母亲缺少联系,这病可能永远都不会好,最好把她送到特殊的寄宿机构。母亲知道,这意味着将放弃孩子的一生。
当时医生的所知有限,事实上自闭症并非外因引起的。医生的话,让母亲很难受,她另一个孩子很正常,即使她没有区别对待两个孩子,但她还是把坦普的自闭症归咎于自己。
母亲毕业于哈佛大学,好强的她下定决心,要让坦普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可是养育坦普这样的孩子需要精力和耐心,非常人所能想象,她既不能伤害到孩子,又要推动孩子正常的生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坦普仍旧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她的动作语言很夸张,害怕被触碰,无法控制情绪,由于神经过敏导致她得了结肠炎,她只能吃果冻和布丁。
但是,她和别的自闭症小孩不一样。她会打招呼,而且能读书识字,这一切,都是母亲努力的结果。但不是所有人都心存善意,同学们老是欺负她,她一旦被激怒就会打人,在高中那一年,她还是被学校退学了,母亲只能把她送到新汉普郡的寄宿学校。
可是,万一再新学校孩子继续被欺负呢。学校里的卡洛克博士说服了她,他明白母亲心里的苦。
他告诉母亲,这不是放弃孩子,而是让孩子成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母亲知道自己要狠下心来,一点点地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一些困难。
事实证明,让坦普留下来是对的,在这里,坦普第一次和动物成为朋友,还为很多同学做了便利的机械,即使仍旧有人嘲笑她,她渐渐学会了人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欺负你,那人要付出代价,但不意味着你可以就此打人。
没过多久,她的好朋友小栗马死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死亡,看着小栗马的尸体,她知道小栗马已经离开了,只是不知道去了哪里。
卡洛克告诉她,当人和动物死了以后,你可以记住他们最美好的样子,这样他们就一直活在你的心里。
卡洛克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过目不忘, 他知道坦普就是传说中的视觉思考者,她通过图像来记忆和思考,对可视化的学科,比如机械、设计有着过人的天赋,而对于抽象的代数和语法,她则很难理解。卡洛克曾经在NASA工作过,他知道这样的孩子有天分过人的一面,于是申请教这个其他老师眼中的烫手山芋。
他在课上展示了一个扭曲视觉角度的房间,当一个人从房间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这个人居然变大了。
果然,只有坦普解开了这个光影幻觉的秘密,
看着坦普日益进步,卡洛克觉得,这么好的苗子应该上大学,她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可是,一想到上大学就要了解人,坦普就犯怵。
为了克服坦普的恐惧感,卡洛克教了她一个方法。
这个关于门的比喻将影响坦普的一生。
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坦普是在姨妈家的牧场度过的。在偌大的牧场里坦普很开心,她可以鼓捣她擅长的机械,可以和牛羊一起玩,还观察到牛羊怎样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
人们为了给牛羊打预防针,设计了一个挤压器,可以快速让牛羊平静下来,她觉得这个方法对自己也有用。果然,每当她恐惧暴躁,一钻进挤压器就能得到平静。
姨妈会和她谈心,会把她各种情绪的表情拍下来,告诉她,什么是高兴,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满足,在这里,她不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她是一个正常人。
很快,暑假过去了,对于坦普来说,大学果然不是一个友好的所在。同学们敌视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嘲笑她格格不入的动作和语言, 食堂的自动门更是让她联想起菜刀,她成了学校里的怪物。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动手做了一架挤压器,因为这个怪异的解压方式,心理老师认为她有特殊的性癖好,学校把她的挤压器收走了。
姨妈带着她找学校理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怪胎,坦普决定做一个实验,邀请同学们来试试挤压器。
虽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是,实验确实证明挤压器对一部分人有用,而且,她的新室友也同意在宿舍里放挤压器。
新室友是个盲人,她们一个靠视觉记忆,一个靠声音记忆,渐渐成为了朋友。或许,只有受过缺失之苦的人,对人才会先尝试理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
室友让坦普在艰难地社交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不知不觉中,她们为彼此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坦普不仅顺利毕业,还成为了优秀毕业生代表。她站上演讲台唱了一首歌,感谢她的家人、朋友和老师。
没有人因为她五音不全笑话她,她知道,自己一路走来不是踽踽独行,而以后卡在人生之路上的大门,她要自己学会一扇扇地推开。
大学毕业后,她攻读畜牧专业地硕士学位,并且自己一个人住。导师不看好她关于牛叫声地研究课题,她就一遍遍向导师推演,如何通过辨别牛叫声减少牛群的骚动,而牛群的骚动又能减少屠宰场的经济损失。
屠宰场不让女士进,为了得到实验数据她就女扮男装,把自己涂成肮脏的牛仔骗过看门人。
为了探究牛为什么惊慌,她就像牛一样爬过每一个牛要爬过的地方。
牛仔欺负她,把牛的内脏撒在她的车上,她虽然很生气,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失控,而是用语言和这帮粗鲁的男人对抗。
回到家里,她哭着躲进挤压器里,而牛仔们再也没有欺负她,相反,他们很佩服她的执着和勇气,还告诉她,关于牛的研究不仅要在屠宰场,还要去斗牛场,农场和拍卖行研究。
她嘴里念叨着,有门就能通往新世界,继续鼓起勇气接触一个个陌生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她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成为了业界的专家。
她还把牛章像军衔一样一个个叠在自己的衣服上。
有人慕名而来,请她设计一个饲养场的浸渍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减少了饲养场的经济损失,也减少了牛的恐慌和痛苦。
大自然已经很残酷了,我们可以不那么残酷。
但是,她依旧会为社交抓狂,别人只是客套她取得的成就,她却滔滔不绝地说那些牛的细节,没人在乎她说的事情,她也看不懂别人交换的眼神,不明白社交的套路。
母亲也知道,坦普可能永远也学不会眼神交流,她只是希望孩子不要避开人群,因为她不可能一辈子陪在孩子身边。
没过多久,卡洛克去世了。坦普不明白葬礼的意义,她只记得卡洛克曾经教她,当人们死了,生者可以记住亡者最美好的样子。
她把自己的军衔放在卡洛克的遗体上,离开之前,还给了母亲一个类似拥抱的动作。
那一刻,母亲愣住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女儿从没有给过她一个拥抱。
更让母亲想不到的是,坦普能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她告诉他们,她从来没有被治好过,她一直就是自闭症。她虽然与众不同,但是她不必别人差。
未来仍像一扇扇门摆在她面前,她会继续鼓起勇气推开它们,就像她曾说过的,我知道我不可能懂得所有的东西,但我仍然希望我的生命过得有意义。
第八周小测验
1.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6岁)。
2.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成年后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的智力是(晶体智力)。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
4.如果一个实际年龄为10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是11岁,其智商是多少(110)。
5.离差智商指的是(个体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6.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心理学家是(斯皮尔曼)。
7.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的维度可以区分为(A.智力操作B.智力活动内容C.智力活动产品)。
8.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的观点有(A.智力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B.智力是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C.自动化加工的能力属于智力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