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前言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虚拟现实(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是创造沉浸式、实时交互的虚实共生空间,重构人类社会的社交、经济和生产模式。

书中区分了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

这本书价值虽然不高,但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社会治理或者更确切的说智能治理理念及实践会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指明道路!书中区分了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社会治理显然应该处于多中心化的范畴,而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委托权益证明(DPoS)和链上治理那部分介绍了投票系统的改进方法,这种实践为我自己的想法的落地提供了参考,我个人更倾向于指数式的增长曲线。我即将写完的论文会现存的各路「牛鬼蛇神」带来精神上的极大震撼!

元宇宙,生得幽默,死得滑稽【让编程再次伟大#38】

虽然这个确实不能当作职业规划的一部分,但是做个自己的元宇宙会是一件充满挑战而又有趣的事情!

书籍简介

区块链:元宇宙的基石

作者: 詹蓉蓉 / 马丹 / 吴杰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22-3

页数: 184

定价: 89

ISBN: 9787121429644

内容简介

“在这个时代,开放者赢,中央控制者输。”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却似乎并未改变生活的底层运行逻辑——完成这一使命的很有可能是区块链。如果你不想旁观这一场变革,那么建议你从学习区块链开始。“白话区块链”平台经历 4 年,将经数十万读者检验的区块链文章集辑成本书,助你在信息海洋中找到需要的答案。5 分钟读完一篇文章便能捡起一块区块链碎片,1 个星期为你呈现一幅区块链全景图。

作者简介

白话区块链成立于2017年,是业内影响力居首的区块链科普媒体平台,同名公众号粉丝超30万人,微信关键词“区块链”搜索结果排名遥遥领先其他平台。公众号、同名网站及科技媒体平台专栏发布的区块链科普、行业资讯等内容共产生了数亿次阅读量,是许多区块链爱好者和从业者了解区块链的起点。平台对行业所做的贡献得到了诸多行业专家和领军人物的认可。

目录

楔子

Facebook打了个夺眼球的广告一一2021年10月28日,这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3亿多用户的公司,换掉使用了17年之久的公司名称,更名为Meta(元宇宙),使其搜索量骤增14倍。“元宇宙”被直接推到舞台中央,整个互联网行业和上下游产业为之震动。

业界迅速达成的共识是“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然而对于元宇宙的定义,还在热切的讨论中。

元宇宙的英文为Metaverse,“Meta”源于希腊文,指“之上”,引申为超越;《说文解字》称“元,始也”,引申为根源、根本,两者在各自语言中都是重要的概念且可互通。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将元宇宙理解为同时具备基本形态和本质的世界。具体来说,在物质上,元宇宙允许物质以数字形态呈现,在时空和人体感知上接近甚至超越现实;在精神上,元宇宙允许追求广泛的价值和实现可能。在元宇宙中,人们依然会经历这些:为数字钱包中的金额努力工作,建立并处理各种虚拟关系,探寻数字生命的可能性;也依然能体验到丰富的情感:数字豪宅建成和入住时的激动,数字生命的价值有所体现时的满足。

令人期待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团体,正在根据人类已有的经验和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共同在元宇宙中重塑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一一个体自由和群体自治。他们提供各种高效的生产工具,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参与元宇宙的建设和改造,并为自己赢得价值。因此,也可以这样定义元宇宙:让人们更愿意生活和工作其中的数字世界。它平行于现实世界,也通过价值传递与现实世界连接。一些较为极端的理论认为,借助脑机接口,元宇宙可以独立存在。

不过,就像比尔·盖茨认为的那样,预测是一回事,实现是另一回事。元宇宙的发展和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只不过刚刚启动。2021年,我们看到的是元宇宙的投资热潮和概念热炒,当市场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时,在行业领头人的头脑中,元宇宙进一步整合现实与虚拟并替代现有工作方式的场景已经清晰可见。

在社交、游戏领域,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提出过类似元宇宙的“全真互联网”概念,称“元宇宙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将虚拟的世界变得更加真实,以及让真实的世界更加富有虚拟的体验,这是一种融合的方向,也是腾讯的一个大方向”。

在企业领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测,元宇宙的兴起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工作方式。他认为,未来两三年内,虚拟会议就将从二维图像转向元宇宙。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元宇宙是理念,不是技术,它甚至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而是对已有技术进行了整合,包括区块链、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中,区块链不仅仅在技术层面,更是在理念层面支撑起了元宇宙的基础框架。

元宇宙和区块链在个体自由和群体自治上的理念完全一致。关于区块链,本书有很多深入浅出的说明,它在本质上是一个由去中心化节点构成的分布式账本,没有中心节点;链上数据经过加密处理,可以追溯、无法篡改,这些特点保障了元宇宙底层框架的安全可靠。

元宇宙中的个体自由指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元宇宙中的数字形象和身份,并可以凭借个人创意或时间换取相应的回报,这些都由区块链提供底层保障。人们可以拥有多个元宇宙身份,没有中心化的平台记录彼此间或者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间的关系,每个数字身份都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元宇宙中的经济系统,是人们产生价值、保管财产和消费的基础,也由区块链来负责。NFT是可以在区块链上发行的数字资产,它将为数字世界的物质产品提供数字合约,实现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特性,保障数字物品的唯一性,数字产品也因此具备了交易价值。基于数字内容的生产和消费将成为元宇宙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数字身份的形象设计、数字艺术品的创作等,人们获得的加密资产,也要放入区块链的数字钱包中保管。

区块链让人们在元宇宙中拥有了完整的个体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区块链通过社群自治,让参与者共同决定业务规则,而非由某个平台主宰。就像游戏《我的世界》中那样,平台提供材料和3D建模等功能,玩家要造什么、怎么造,完全是开放命题,没有人拥有相同的地图,从设计到执行都由玩家说了算。

元宇宙中的社群自治也一样,人们的数字身份拥有自主权,也可在社区中行使调整规则的自治权,其权重或影响力则由数字身份的价值来决定,自治过程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由智能合约来保证根据参与者共同做出的决定激活相应的规则。

没有区块链,就没有这些去中心化的运作机制,元宇宙也就无从谈起。

理念框架准备就绪的元宇宙,其发展仍将受到短板的影响,例如算力不足、内容生态不足等问题会制约元宇宙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元宇宙将由慢到快,由点到面地飞速发展起来,这个过程不会是线性的,长期积累终将迎来爆发。

所以,如果在未来五年内,元宇宙将进入你的世界,并成为一种充满机遇的、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时的你会想对今天的你说什么呢?

如果答案是要为未来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希望本书能成为你最好的开始。

第1章 初识区块链

1.1 区块链时代,我们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1.1.1 区块链技术的由来和发展

1.1.2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

1.2 区块链在中国

1.2.1 理想主义和投机者的新“玩具”

1.2.2 重复的热闹中暗流涌动

1.2.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3 什么是通证,通证的本质是什么

1.3.1 中本聪和 V 神的选择

区块链项目发行的加密货币是Coin,而某个区块链平台的应用发行的加密货币叫做Token。

简单来说,Coin是某个平台(platform,或理解为公链、协议)自带的、原生的;基于某个平台的协议标准可以生成无数个Token。

1.3.2 区块链项目这么多,搞不清楚怎么办

1.3.3 是 Token,也是 Coin?

1.4 什么是无通证的区块链

了解区块链的本质后,或许就清楚区块链和通证的关系了。

  1. 是技术而不是激励保证了区块链的安全
  2. 参与各方如果没有信任基础,那么合作初期的激励是必要的

第2章 零基础入门:快速搞懂区块链

2.1 加密算法,区块链的核心和基础

2.2 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是一回事吗

有人说,多中心化是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指系统的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无法同时得到满足)的较好的平衡;也有人认为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都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让应用落地,发挥价值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可以这样理解三者的关系:在大部分情况下,去中心化是多中心化的子集,而多中心化是分布式的子集。分布式所指的范围最大,既包含多中心化,也包含去中心化。也可以说,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就是分布式账本、多中心账本。

2.3 三分钟教你看懂中本聪与拜占庭将军问题

2.4 共识机制:孰优孰劣?凭什么来判断?

2.4.1 PoW

2.4.2 PoS

2.4.3 DPoS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委托权益证明,是在PoS基础上优化而来的,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生产者,代表所有成员履行权利和义务,而不是通过算力来决定。如果生产者不称职,那么随时可能被投票出局。投票的权重和分配的收益,都是按照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51%的股东的投票结果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

DPoS和股份制公司类似, 普通股民不能进董事会,要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来组成董事会,用每个人手上的数字货币计算权重,再根据权重投票选举出能代表他们权益的人代理记账。

DPoS的优点是出块时间短、效率超高、几乎不会分叉,同时记账节点数量少、协作和记账效率高。它的代表有曾流行一时的EOS等。它的缺点是减弱了去中心化的程度,由选出的代表进行记账,存在一定的中心化控制。

2.5 什么是双花?什么是 51%攻击?

双花(Double-spending):将一份钱花了两次或者多次。

如果一个币种遭受“51%算力攻击”,链上的数据将被篡改,这个币种的价值大概率回归零,变得一文不值。

2.6 智能合约是一种艺术,程序员是艺术家

2.7 比特币挖矿,精妙规则下的马太效应

2.8 地址、密码、私钥、助记词和 Keystore

2.8.1 地址=银行卡号

2.8.2 密码=银行卡密码

2.8.3 私钥=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

2.8.4 助记词=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

2.8.5 Keystore+密码=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

2.8.6 加密钱包备忘大全

2.9 Sharding——给拥堵的以太坊做个“切片手术”

2.10 什么是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2.10.1 公有链

2.10.2 私有链

2.10.3 联盟链

2.11 链上治理不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

在区块链系统中,理性假设依赖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机制的设计又牵连权限角色构成的生态,而这个生态的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制度设计。(选自《通证经济》)

2.11.1 链上治理与链下治理

2.11.2 “一人一票”与“一币一票”

当前,区块链的一个基础属性就是“匿名”。至少在去中心化的全球身份识别系统建立起来之前,识别一个“人”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他的私钥。

在类似以太坊这样的公链上,创建一个新的密钥几乎是零成本、零时间、零风险的事情。于是,女巫攻击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女巫攻击:攻击者利用单个节点伪造多个身份存在于P2P网络中,从而达到削弱网络冗余性、降低网络健壮性、监视或干扰网络正常活动等目的。

控制权之争与币数之争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大公司或大财团与政府在财务和政策上有着有着比普通公民更紧密的利害关系,相对于普通民众,他们往往会对政府决策甚至立法产生更大的影响。在美国,这类群体被称为“游说集团”。

“一币一票”的模式,比此类“游说集团”更为直接,即将“控制权之争”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币数之争”。犹如“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一般,富豪、大户在其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将变得空前强大。

链上治理之“二次方投票”

在2018年于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V神提出,关于链上治理,“二次方投票”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二次方投票(Quadratic Voting,QV)指投票者的成本是他们要购买的票数的平方。即一票要花费1美元,3票要花费9美元,8票要花费64美元,以此类推。

在一般情况下,投票者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上,从而影响涉及该问题的相关决策。但是在二次方投票的前提下,若某个投票者在16个问题上各贡献一票,那么只需16美元;但是对于同一个问题,16美元只能贡献4票。

换句话说,二次方投票提高了投票者个人意志影响决策的成本,确保了最终决策的公平公正, 保障投票结果是大多数民众的公共意志,从而避免了“一币一票”在这方面的短板。

2.12 稳定币,虚拟货币的“圣杯”

好的货币应该具备这些优点:价格稳定、可扩展、隐私性好、去中心化。——福布斯

2.12.1 为什么会产生稳定币

稳定币是针对一个目标价格维持稳定的加密资产,在去中心化的应用中,用于需要进行价值转移且价值波动小的场景。例如,汇款、支付工资或其他经常性款项,贷款和预测市场、贸易与财富管理,通过与法币的换算系数来表现波动等。

换句话说,任何想从区块链技术中受益又不想失去由法定货币带来的安全感的人都需要稳定币。

2.12.2 稳定币有哪些类型

稳定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法币作为抵押的稳定币(如USDT)、以加密货币作为抵押的稳定币(如ETH)、无抵押的稳定币。

2.13 DeFi 是什么

2.13.1 DeFi、CeFi 与 FiTech

decentralized finance/open finance

centralized finance

2.13.2 Maker DAO

Maker DAO是以太坊网络上知名度较高的DeFi项目。

2.13.3 DeFi 的发展现状和代表项目

2.13.4 DeFi 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第3章 区块链落地:社会将如何变革

3.1 数字身份:守护您的用户信用记录

3.1.1 欢迎来到数字平行世界

3.12 什么是 DID

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3.1.3 DID 怎么用

例子:Microsoft Authenticator APP

3.1.4 推动互联网转型

3.2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最大的落地领域

3.2.1 金融的基础是信任

3.2.2 你更信任组织,还是技术

3.2.3 智能合约:更好的银行业务和交易

3.2.4 非理性繁荣和未来

3.3 或是未来 10 年最强风口:产业区块链时代正式到来

3.3.1 什么是产业区块链

3.3.2 区块链融入传统行业,加速产业区块链生态发展

3.4 物联网和溯源:加上区块链,才是价值网络

3.4.1 物联网——以物相联

3.4.2 当物联网遇到区块链

3.4.3 价值如何在物联网上传递

3.5 供应链金融的新赛道

3.5.1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3.5.2 两个区块链供应链案例

3.5.3 供应链方案需要网络效应

3.6 区块链和医疗健康

3.6.1 医疗领域区块链化的主要方向

3.6.2 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存问题

3.7 区块链和知识产权:数字图片得以高价拍卖的秘密

3.8 全球巨头争相推出区块链平台,天下将没有难做的区块链应用?

3.8.1 什么是企业级区块链平台服务

3.8.2 企业级区块链服务的发展

3.8.3 著名科技公司的 BaaS 布局

【注:这里的BaaS指的是Blockchain as a service,而不是Backend as a service。】

3.9 区块链和政务

3.9.1 不动产电子权证的第一步

3.9.2 我国区块链政务的案例

3.10 区块链能缩小贫富差距,是妄念还是憧憬

3.10.1 曾经的希望

3.10.2 新的救星?

3.10.3 新的理论

第4章 区块链行业概览

4.1 “细思极恐”:再过 10 年比特币会怎样?还有人挖矿吗?

4.1.1 没有发生的预言

4.1.2 比特币与矿工的困境

4.1.3 路在何方

4.2 区块链媒体和娱乐走向何方

4.2.1 虚假新闻泛滥,内容版权无序,区块链有解吗

4.2.2 可保障媒体公信力的区块链,为何实际应用寥寥

4.2.3 商业价值提升是关键,NFT 可能成为解决方案

4.3 低调无声的钱包,或将是区块链流量争夺的下一个主战场

4.3.1 交易

4.3.2 引流

4.3.3 广告

4.4 监管:拥抱监管,服务实体经济是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必然

4.5 量子计算机会成为加密货币的威胁吗

4.6 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各国法定数字货币展望

4.6.1 美国:即将迎头赶上?

4.6.2 日本:监管友好,央行谨慎

4.6.3 欧洲:未雨绸缪,积极开放

4.6.4 中国:谋定而后动

4.6.5 更多的星星之火

4.7 领跑的 DCEP,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

4.8 公司的消亡:分布式自治组织的萌芽和崛起

4.8.1 公司制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

4.8.2 区块链,重新定义公司的可能

4.8.3 选择权

4.9 预知互联网的未来是元宇宙,你能看到哪些机遇

4.9.1 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

4.9.2 互联网巨头们仍然拥有优势吗

4.9.3 更大的机会在哪里

4.9.4 你能在元宇宙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吗

第5章 如何迎接区块链时代的到来

5.1 人才稀缺,如何成为一名区块链工程师

5.1.1 科班出身,专业院校的区块链相关专业

5.1.2 兴趣所致,线上和线下的专业培训

5.1.3 跨界跃迁,从传统开发工程师转型

5.2 区块链越来越主流,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

5.2.1 参考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经验

5.2.2 区块链特有的参与方式

第6章 人物小传

6.1 中本聪与不为人所识的幕后人物

6.1.1 中本聪与亚当贝克

6.1.2 中本聪与哈尔·芬尼

6.1.3 中本聪与马尔蒂·马尔姆

6.1.4 中本聪与拉斯洛

6.1.5 中本聪与加文·安德烈森

6.1.6 中本聪与迈克·赫思

6.1.7 中本聪的最后一次现身

6.1.8 中本聪身份之谜

6.1.9 中本聪有多牛?

6.2 V 神的传奇人生:从魔兽小顽童到区块链小王

6.2.1 天才的童年时光

6.2.2 从魔兽世界到比特币

6.2.3 突破比特币的局限,创立以太坊

6.3 中本聪的继承人,比特币“养父”的传奇故事

6.3.1 与区块链结缘

6.3.2 成立比特币基金会

6.3.3 从合作走向分歧

6.4 布莱恩·阿姆斯特朗创立最大加密独角兽公司

6.4.1 教育行业 CEO、硅谷码农和加密货币创业者

6.4.2 为全世界创造一个公开的金融系统,成为“币圈的谷歌”

6.4.3 推出加密慈善平台,陆续上榜影响力人物

6.5 文克莱沃斯兄弟,区块链稳定币的幕后推手

6.5.1 学霸兄弟

6.5.2 区块链的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