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简介

《第五共和国》(韩语:제5공화국/第 5 共和國 Je-O Gonghwaguk),是韩国 MBC 电视台在西元 2005 年 4 月 23 日至 2005 年 9 月 11 日播放的政治历史电视剧,总共 41 集。

大韩民国第五共和国是指 1979 至 1987 年,由全斗焕执掌的韩国政权。

1979 年 10 月 26 日,韩国总统朴正熙被暗杀身亡后,时任总理崔圭夏继任总统,不久军人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全面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崔圭夏其后被迫下台,韩国进入 “第五共和国” 时期,全斗焕展开其近八年的独裁统治。1987 年 6 月,韩国爆发大规模的六月民主运动。事后不久时任总统全斗焕钦点的接班人兼总统候选人卢泰愚于同年 6 月 29 日宣布释放所有政治异见人士,包括反对党领袖金大中等。卢泰愚同时宣布将会举行公民投票修改宪法,恢复总统和国会的直接选举。10 月 27 日韩国国会通过了第六共和国宪法,建立第六共和国。12 月 19 日,卢泰愚成为韩国真正意义上首位民选的总统。六月民主运动被视为韩国民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88 年 2 月 25 日,卢泰愚正式接替全斗焕出任第十三任大韩民国总统,“第五共和国” 结束,同时亦结束韩国近四十年的军事独裁统治,“第六共和国” 成立,韩国正式展开民主化时期。

前言

作为真正的 “光州人”,我显然不能对全斗焕这样的 “虫豸” 有好感。(韩国、越南和中国地名相同的情况显然和中国移民及文化有关。)

由于其对韩国民主化运动的生动描绘,《第五共和国》在中文互联网具有较大影响,对于其中历史的探讨和二次创作形成了一种网络文化 “五学”,其中的各种梗,包括 “卡卡(阁下)、西冰库、空输、忠诚”、前中情部部长金载圭的台词 “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能搞好政治呢?”“西比西比苦迭塔”(韩语 1212 政变音译)等被广泛引用。

韩国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人物基本上都是虫豸。

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的 “反饥饿反内战” 的暴乱类似,韩国光州事件中确实存在北傀的鼓动,但整体残暴程度显著低于二二八事件(台湾共产党和倭寇余孽大杀大陆人)。

韩国朴正熙大统领称得上是韩国最伟大的大统领,虽然烂事也干了不少。

朴正熙的好大儿、朴正熙政变学说的忠实粉丝、《三国演义》书友、一心会终身名誉会员、首尔 “电信诈骗” 元老级人物、光州事件的 “罪魁祸首”—— 全斗焕于西元 1979 年 12 月 12 日发动 “双十二” 政变,成功上位。

全斗焕则差了不少,满嘴反对 “赤匪”,但是私底下和各路共匪勾兑,差点被北傀在缅甸定点爆破了才有所收敛。北傀的定点爆破行动炸死了全剧唯一的正面人物 —— 金在益。金在益推行的经济改革让韩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最终成为发达国家。

原本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很多内容都是从豆瓣上抄来的,直接写太麻烦,啥都不写也不好。

暂时就这样吧!

剧情

这部电视剧用重建和资料画面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自西元 1979 年 10 月 26 日朴正熙被暗杀到 1988 年 2 月 25 日卢泰愚就任总统为止的第五共和国时期的事件。

剧中错误颇多,凸显了废除漢字的坏处。

演员表

中心人物

  • 李德华 饰 全斗焕(保安司令官,第 11、12 任总统)
  • 徐仁锡 饰 卢泰愚(陆军第九师师长,第 13 任总统)
  • 洪鹤杓 饰 张世东(首警司 30 警备营作战官,官至总统警护室长、国家安全企划部部长)
  • 李在勇 饰 李鹤捧(保安司对共处长,官至总统秘书室首席秘书及安全企划部第二副部长)
  • 李珍雨 饰 许和平(“三许” 之一,保安司秘书室长,历任第一政务首席秘书、秘书室辅佐官等职)
  • 车光洙 饰 许三守(“三许” 之一,保安司人事处长,官至司正首席秘书)

“三金”

  • 金容建 饰 金泳三(国会议员,新民党总裁,第 14 任总统)
  • 林东真 饰 金大中(国会议员,民主活动家,第 15 任总统)
  • 李正吉 饰 金锺泌(首任中央情报部长,第 11、31 任总理)
  • 元钟礼 饰 朴荣玉(金锺泌的夫人,朴正熙的侄女)
  • 延云景 饰 李姬镐(金大中的夫人)
  • 玄淑姬 饰 孙命顺(金泳三的夫人)

第五共和国时期人物

  • 尹胜原 饰 郑镐溶(官至国防部部长及陆军参谋总长)
  • 吴玄燮 饰 全敬焕(全斗焕之弟,总统警卫室第五系长)
  • 金英兰 饰 李顺子(全斗焕的夫人)
  • 宋钰宿 饰 金玉淑(卢泰愚的夫人)
  • 金炳基 饰 卢信永(开明派文官,历任安全企划部长、外交部长、国务总理等职)
  • 郑善一 饰 金在益(开明派文官,死于仰光爆炸事件,时任经济首席秘书)
  • 申熙文 饰 李范锡(死于仰光爆炸事件,时任外交部长)
  • 李熙道 饰 许文道(“三许” 之一,国土统一院院长)
  • 李承亨 饰 朴哲彦(体育青少年部部长)

新军部

  • 文熙元 饰 黄永时(第 1 军军长、中将。政变后任监察院长、陆军参谋总长等职)
  • 朴英知 饰 俞学圣(国防部军需助理次长、中将。政变后任安全企划部长)
  • 李景淳 饰 车圭宪(首都军军长、中将。政变后官至交通部长)
  • 宋龙台 饰 白云泽(第 71 防卫师师长、少将。政变后任第 9 步兵师师长、第 1 军军长)
  • 金泰钟 饰 朴俊炳(第 20 机械化步兵师师长、少将。政变后任保安司令)
  • 金东贤 饰 权翊铉(第 26 步兵师第 76 团团长、上校)
  • 李基永 饰 崔世昌(第 3 空降旅旅长、准将。政变后官至任联合参谋本部议长、国防部长)
  • 全仁泽 饰 朴熙道(第 1 空降旅旅长、准将。政变后官至陆军参谋总长等职)
  • 李政勋 饰 朴世直(政变后任陆军首都警备司令官、陆军参谋总长、汉城市长等职)

“双十二政变” 人物

  • 朴仁焕 饰 郑昇和(陆军参谋总长,上将,反对军人干政)
  • 许起虎 饰 金钟焕(联合参谋本部议长,上将)
  • 金泰英 饰 柳炳贤(韩美联合军司令部副司令,上将)
  • 金基贤 饰 张泰玩(首都警备司令,少将,政变期间唯一组织起有效抵抗的高级军官)
  • 闵旭 饰 郑柄宙(陆军特战司令,少将)
  • 金周映 饰 金晋基(陆军本部宪兵监,准将)
  • 李镛真 饰 金基宅(首都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准将)
  • 金世炯 饰 申允熙(首都警备司令部宪兵副团长,中校)
  • 梁东宰 饰 金五郎(陆军特战司令副官,少校)

……

分集剧情

第 1-3 集 命运的枪声 10.26

朴正熙被枪杀案指的是 1979 年 10 月 26 日晚 7 时 45 分(韩国时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在汉城(今首尔)钟路区宫井洞,韩国中央情报部的秘密宴会厅内被时任中情部长金载圭枪杀的事件。朴正熙胸部及头部中弹当场身亡。一同出席宴会的青瓦台警卫室室长以及四个保镖也一同遇害。在韩国,此事件以其发生日期通称为 “10・26 事件”(10・26 사건)。或是以案发地宫井洞称 “宫井洞事件”(궁정동 사건)、“朴正熙总统被击事件”(박정희 대통령 피격 사건)。

关于金载圭的动机在于企图发动政变还是一时冲动存在争议,当时法院以 “煽动内乱以及杀人” 的罪名判其死刑。

背景说明

朴正熙治下的大韩民国

自 1961 年起,朴正熙已在韩国实行了长达 18 年的独裁统治。1961 年 5 月 16 日,朴正熙集合军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史称 “五・一六政变”,并于随后的选举中当选第 5 届韩国总统,韩国第三共和国开始。同年,朴正熙授意部下金钟泌设立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现韩国国家情报院),掌管韩国国内外情报事务。

在 1971 年的第 7 届总统选举中,朴正熙使出了舞弊手段和巨额的预算,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对手金大中。次年 10 月,朴正熙再度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并修改宪法,史称 “十月维新”。维新宪法将总统的直接选举制改为间接选举制,规定韩国国会三分之一的席位由总统直接指定,总统任期限制被取消,总统有权中止宪法、宣布紧急状态、任命法官以及解散议会,韩国第四共和国开始。

在 1978 年的议会选举中,议会在野党新民党在议会选举中以微弱的优势击败朴正熙的民主共和党。1979 年 9 月,在民主共和党的秘密操纵下,新民党的总裁金泳三被逐出议会,同席的 66 名新民党议员皆以辞职表达抗议。10 月,韩国南部城市釜山和马山(今昌原市)爆发示威游行抗议政府无理开除金泳三的行为(釜山、马山皆属庆尚南道,而金泳三出生于庆尚南道),示威群众冲击了警察局并烧毁了韩国广播公司(KBS)在当地的分社。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前往釜山调查游行情况,他发现参加示威的并非报告中所描述的 “暴徒”,而是大量普通市民。金载圭提醒朴正熙如果不正确处理,事态将会扩散到其他主要城市。朴正熙则表示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他将会直接命令军队开火镇压。

金载圭与车智澈的敌对

朴正熙一面面对逐渐升高的民主抗议运动,青瓦台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逐步激化,尤以围绕着警护室室长车智澈与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的权力争夺最为激烈。

1974 年 8 月 15 日,朝鲜间谍文世光在一次大会上试图用手枪刺杀朴正熙,朴正熙本人虽逃过一劫,但其夫人陆英修却被击中头部身亡。时任警护室室长朴钟圭因此引咎辞职,该职位由车智澈接任。和朴钟圭一样,车智澈在五一六政变前便与朴正熙结识。政变发生时,车智澈与政变军一同向汉城进发。在汉江大桥上部队遇到了宪兵阻拦,车智澈率先跳下车用枪托砸倒前来阻拦的宪兵队长。政变后,朴正熙对车智澈的忠诚颇为赏识,并长期将他安排在政界。文世光案发生后,车智澈接管总统警护室。

金载圭与朴正熙是同乡,皆出自庆尚北道龟尾市,他也是朴在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同期生。1976 年,金载圭出任中央情报部部长。

车智澈利用他接近朴正熙的机会,开始侵夺一些本属于中央情报部的权力,这是金载圭与车智澈之间矛盾的根源。操纵和压制在野党,这本是中央情报部(KCIA)的职权范围。1979 年,KCIA 计划扶持李哲承担任新民党总裁以避免强硬派金泳三当选总裁,这一精心安排却被车智澈的另一通暗箱操作打乱。选举结束,金泳三如愿当选总裁,车智澈反将责任推到了 KCIA 身上。之后,金泳三接受美国纽约时报的采访,呼吁美国不再支持朴正熙政权。车智澈又参与了将金泳三驱逐出了国会的行动,这一切行为超出了金载圭的预料。金载圭最担心的事情 —— 釜马抗争还是发生了,车智澈反而不断在朴正熙面前指责金载圭的 KCIA 过于软弱、无力处理乱局。原本 KCIA 是排在早上第一个面见朴正熙并汇报工作,车智澈故意将其推迟至下午。政府内部也有传闻说,车智澈想取代金载圭,自己当情报部部长。

案发之前

在行凶当天,朴正熙和随扈出席了位于插桥川水坝及一座 KBS 发射站的完工剪彩典礼。

之后,据暗杀阴谋者之一的中央情报部仪典课长朴善浩说,朴总统指示中情部为他的众多宴会做准备。宴会平均每月要举行十次,地点在青瓦台附近宫井洞的秘密宴会厅。出席宴会的有朴正熙、金载圭、车智澈、金桂元及两位年轻女子,分别为新星歌手沈守峰及大学生申才顺。金载圭被告知要出席宴会后,他在 15 分钟后致电参谋总长郑昇和邀请他进入宫井洞的安全屋,并安排他与中央情报部副部长在附近的中央情报部大楼共进晚餐。在晚餐前,金载圭告诉金桂元他要解决掉车智澈。

晚宴上,讨论了动荡不安的政治问题,包括在釜山和反对派领袖金泳三的示威活动,朴正熙总统和车智澈主张采取强硬路线,金载圭呼吁采取温和措施,而金桂元试图引导闲聊为主的话题。

朴总统谴责金部长在对待抗议者和金泳三不够强硬。每次讨论转移到其他话题时,车智澈都指责中央情报部不能履行职责,并建议示威者和反对派议员应 “被干掉”。

金离开了餐厅与他最亲近的下属会面,这些下属包括前海军大领、中央情报部仪典课长朴善浩以及陆军大领、金载圭的随行秘书朴兴柱。金对他们说:“参谋长和副部长也在这里。今天正是时候。”

过程

当晚 19 时 41 分左右,金载圭从外面回来,拔出手枪,对车智澈大喊道:“你这混蛋太嚣张了!” 向车开枪,命中其手腕。朴正熙见状,厉声呵斥金,金载圭随即向总统开枪,命中右胸。

金载圭随后又向车智澈开枪,但手枪卡壳无法射击,车智澈趁机躲进厕所,此时突然停电,金随即离开房间。车智澈大喊着呼叫警卫,申才顺问朴总统 “您还好吗”,朴正熙回答 “没关系”。

另外,在听到枪声的瞬间,中央情报部仪典课长朴善浩在休息室依次射杀了总统警卫副处长安载松和总统警卫处长郑仁炯,中央情报部长随行秘书朴兴柱、宫井洞警卫李基柱、柳成玉持步枪射杀了厨房里的警卫。金载圭离开宴会场,到 1 楼大厅时,朴善浩出现,用左轮手枪交换了金在圭发生故障的瓦尔特手枪。

车智澈从厕所回来,询问朴正熙的状况,朴正熙也清清楚楚地回答说:“没关系。” 车智澈想叫警卫时,朴正熙倒下了,当沈守峰想要搀扶倒下的总统时,他发出 “咔” 的一声咳嗽声,再也没有回答。

车智澈试图逃离宴会厅,但却在门口遭遇了金载圭。车试图用文件柜抵挡,但被金开枪击倒。

打倒车智澈的金载圭从左侧绕过餐桌走过来,将枪对准申才顺膝盖上的朴正熙的后脑,在 50 厘米远的地方扣动了扳机。从右耳上部射出的子弹穿过蜘蛛膜,射入朴正熙的左鼻梁下。头部枪伤是致命伤。

总统秘书室室长金桂元在宴会场目击了全过程。

后续

在朴正熙遇刺身亡后,时任韩国国务总理崔圭夏继任韩国总统一职,但很快便在全斗焕发动的双十二政变后遭到架空,并在 5・17 紧急戒严后不久辞职下台,全斗焕成为韩国总统,韩国继续维持军事独裁体制至 1987 年为止。

1979 年 10 月 27 日,韩国除济州岛外全国紧急戒严。金载圭等 6 名犯人则在 1980 年初被处以死刑,并于同年执行,周永俊是唯一一位未被判死刑的犯人。

朴兴柱是第一位被处决的犯人,也是此案唯一一位遭枪决的犯人,于 1980 年 3 月 6 日被处决。金载圭、朴善浩、柳成玉、金泰元、李基柱五人同在 1980 年 5 月 24 日遭绞刑处决。郑昇和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1981 年获释。金桂元被判处无期徒刑,1982 年获释。

第 4-9 集 12.12 军事政变

双十二政变(朝鲜语:12・12 군사반란 Sib-isib-i Gunsaballan),亦称肃军政变(朝鲜语:12・12 숙군 쿠데타/12・12 肅軍 쿠데타 Sib-isib-i Sukgun Kudeta),是 1979 年 12 月 12 日起由陆军少将全斗焕策动的政变,导致第四共和国结束,并促成第五共和国开始。纳入翌年全斗焕为了巩固权力而实施 5・17 戒严,则过程是世上持续最长的军事政变。

事件策划者全斗焕为国军保安司令及朴正熙刺杀案之联合搜查本部长。他以涉嫌朴正熙遇刺一案为由,派搜查本部强行将与其不和的陆军参谋长郑昇和上将在官邸内逮捕,并未经总统崔圭夏许可。12 日当夜至 13 日凌晨间,空降部队、步兵团及战车部队等单位(甚至停战区前线预备部队)从首都圈周边各地域向汉城进发,开入政府各部聚集中央厅一带,经过数起交火事件及人员伤亡后,陆军本部、国防部均遭反叛军占领。翌日早上,全斗焕和军中私密组织 “壹心会”(하나회)数位成员,包括第 9 步兵师(白马师)卢泰愚少将及其亲信的第 50 步兵师郑镐溶少将等人已掌控韩军,逮捕站在郑昇和一方数位将领,当中有首都警备司令张泰琓少将、陆军特战司令郑柄宙少将及第三野战军司令李建荣中将等。全斗焕在此政变后已实质掌握韩国政治权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崔圭夏成有名无实的总统,8 个月后正式遭取代。

1996 年以全斗焕、卢泰愚为首政变发起人和一众参与者被韩国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第 10-11 集 12.12 反政变

1980 年代初,全斗焕通过十二・十二政变掌握了韩国的实际控制权。然而,这并没有使得韩国的政治场景趋于稳定。正相反,全斗焕和他的军方同僚的独裁行为和高压措施激发了各方反对力量的更加深入的抵抗,也引来了国内外对于韩国民主政治前途的极大关注。特别是,1980 年初,光州事件的爆发,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抗浪潮,促使不同社会阶层共同呼吁对军事独裁进行反制。

反政变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全斗焕掌权后不久,随即出现的一系列反抗行动。尽管十二・十二政变后,全斗焕以强硬手段迅速镇压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反对声音,但民间对于其合法性和高压统治的质疑声浪从未中断。1980 年 5 月,光州的民主运动显现出反抗全斗焕军事政权的高涨情绪,尽管其遭遇了血腥镇压,但示威者的勇气和牺牲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动员了全国范围内反对军事独裁的民众和势力。

反政变的代表性力量主要是学生、知识分子、劳工和部分层面上的民主党派。这些团体不仅通过游行示威、地下宣传和国际呼吁等多种方式表达意见,还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广泛的联盟,争取和平改革和民主转型。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成为抗议的先锋力量,不断推动公众和国际社会关注韩国的民主危机。

军方内部同样存在不满,部分高级军官认为全斗焕的独裁行为违背了军人作为国家守护者的角色,正在引发内部与社会的进一步对立。尽管这种不满情绪无法通过公开的军事反抗表现出来,却在潜在层面起到了一定制衡和牵制作用,使全斗焕和其核心集团无法完全放松警惕。

反政变并没有以传统的军事方式展开,而是更多通过政治、社会层面的持久抗争和压力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全斗焕政府逐步无法回避民主改革的呼声。最终,1980 年代末期,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逐步展开,虽然军政府在形式上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其实质性的独裁统治逐步被削弱。此时,反政变的广义目标实现了部分成功,即通过和平和非暴力的方式逐步暗示全斗焕政权的非正当性和不稳定性。

通过以上分析能看到,全斗焕通过十二・十二政变掌握权力,随后面临的各种形式反抗和政治调整均标志着韩国在 20 世纪末的政治动荡期。各方势力通过各种手段,不懈争取和推动,实现了对军事独裁的挑战,直至逐步开启韩国的民主化进程。

第 12 集 汉城之春

英国为什么可以长期殖民印度?英国在印度保留了很多土邦,让土邦藩王之间长期争斗,英国则压制出头的土邦,扶助不起眼的弱小土邦,国家就陷入分裂,自然不能抵抗英国。(所以,要对付对方势力,就要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对全斗焕而言,执政的崔代行已经不是威胁,全认为崔没有骨气,根本不把他当作总统。而在野党的代表人物 “三金”,就成了全上台执政的要对付的势力。金泳三和金大中在新民党内争权,可以先不管。接下来,着先要对付的就是共和党总裁金钟泌。与此同时,崔代行希望担任总统满 1 年,所以迟迟不启动修宪和举行选举,也给全实施对付 “三金” 的计划提供了时间。

第 13 集 K 工作计划

K 意为 King

第 14 集 5.17 政变 —— 非常戒严令扩大

全的手下制定了《时局应对计划》:以学潮运动为借口,将非常戒严令扩大至全国,逮捕 “三金” 使国会空转从而解散国会,再成立以独立于总统权限的国家保卫委会员取代,掌控政权。三金通过空输部队的动向,察觉到了部队的意图,于是金大中和金泳三商量一致:放弃政府主导的改宪计划,建议戒严立刻解除(金大中这样的政治活动家的能力在于,他们有人民的支持,能够发动民意)。全由于有消息灵通的卢泰愚和头脑灵活的手下,想出了以 “北傀南侵” 作为借口(网友评论 “北傀” 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而扩大非常戒严令的计划。全以 “北傀南侵” 为由,向崔总统提出 “扩大戒严令、解散国会、设立国家保卫机构”,崔这次态度坚决地反对(全的优点是不硬来,崔不同意,他就回去再想办法;但也不放弃,一次不行,就换个方式再来一次)。全于是召集全军会议,以全军指挥官集体上书的名义,带着国防长官再次向崔提出,崔把责任推给了总理,让总理在国务会议上决定。全派兵在国务会议入口处示威,这群文官哪见过这种阵势,于是通过了扩大戒严的决定。

第 15-19 集 5.18 光州民主化运动

全国戒严令发布后,部队占领了光州的大学,要求学生们返家。学生们和部队发生冲突,部队的镇压方式十分暴力,虽然没有开枪射击,但是直接拿警棍暴头,几棍子下来,一个人就头破血流。部队的不当行为,激起了更多光州学生们的示威流行。全斗焕认为,决不能让光州的示威游行扩大,于是将 2592 多人的 11 空输也派到光州,与已经在光州的 7 空输,实施镇压活动。由于空输部队的镇压行为过于凶狠残暴,部队当着市民的面殴打学生,并将一个反抗的学生活活杀死。光州市民对部队的恐惧逐级变化为愤怒(恐惧是因为怕死,当镇压不留余地,市民认为如果不反抗自己也会被打死的话,为了生存,就只有愤起反抗了!),于是市民也加入了学生游行,并且拿起了武器进行反抗。反过来想,部队为什么对示威游行如何憎恶?因为空输部队作为新军部的主要军事力量,哪里发生了学生游行,长官一个命令,就要跑去镇压,累得够怆,故而对学生示威游行产生了憎恶,下手的时候也特别重。

一方面,新军部的报导统制班对所有报纸进行审查,严禁报道光州事件;另一方面编造了一个剧本:称金大中与北傀有联系,向光州复读生学生会郑东年提供政治资金,支持他们在光州搞示威游行,所以光州事件是金大中煽动下的暴乱事件,既铲除了金大中这个政治对手,也给武力镇压光州事件有了 “合理” 的理由。

同时,光州事件则愈演愈烈,空输部队虽然战斗力强,但总共 3000 多人,在人数上远少于光州市民,市民借着人数多的优势,在小范围内也 “打败” 了几次空输士兵,所以光州市民不但没有被恐吓住,反而因为 “小胜” 被激发出斗志。

全斗焕在处置光州事件中,有点轻视市民和学生的力量,甚至想不通 “这些人为什么不怕空输部队”“光州怎么会搞成这样”?

光州事件继续演变,市民们把空输部队逼到道厅,现场指挥的指挥官建议撤退,毕竟 “不能向市民开枪,否则就是历史的罪人” 呀。但是,在戒严司令官没有下令的情况下,空输部队最终向市民开枪了。(到底是谁下令开枪,剧里没有交代。从职务来看,全斗焕处于戒严体系之外,他不能直接下令。那么,很有可能是有权直接命令空输部队的全斗焕一派的下的命令)。市民们为了反击,抢了警察局的武器。这一点被全所利用,市民们拥有了武器,那就是 “暴徒” 了,部队就有了 “自卫权”,有了强硬镇压的理由,也有了通过媒体报道他们是受 “金大中煽动” 的内乱行为。(全斗焕之所以厉害,一是掌握军队-暴力工具,二是控制媒体-掌握舆论!而光州事件最终被镇压下去,也是因为信息完全被全斗焕封锁,全没有了外部的压力,可以)

为了配合媒体对光州的报道,保安部对学生会长郑东年和金大中的亲信金相贤毒打和逼供,取得了口供!同时,让金大中不睡觉,必须承认他安排金相贤给郑东年提供政治资金,将学生运动变为市民暴动。

全斗焕通过媒体,将光州市民军描绘为 “暴徒”,并将配上市民军持抢的照片。由于军队内部和全的几个亲信都建议撤退,部队暂时撤出光州。全斗焕实施了以下行为:以市民持抢暴乱为由宣布军队有自卫权,撤掉 “镇压不力” 的指挥官,换苏俊烈担任光州戒严司令官(原司令官在交接的时候,非但没有不满,反而觉将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交给苏俊烈,内心有所愧疚)、封锁出入光州的道路,集结军队,准备全面镇压。

光州的市民军,没有等来美国的帮助(美国以朝鲜半岛的稳定为最大利益)、没有等来崔总统的帮助(崔总统虽然到了光州,但没有与市民直接对话,只是听了戒严军的情况汇报,就发布了讲话),只剩一些有血性的光州市民与镇压部队战斗到最后一刻。光州事件以市民被镇压而惨烈结束!

(分析:为什么光州事件走到武力镇压这一步?对全斗焕而言,如果撤兵,那么之前空输对市民的暴行就无法隐瞒掩盖,将严重影响他的执政计划;对市民军而言,如果上交武器,虽然可以活命,但将永远认定为 “暴徒”,一部分有血性的光州市民战斗到了最后。双方都不愿意了退让,所以只能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第 20 集 革命委员会 —— 国保委(国家保卫非常对策委员会)

国保委的成立,实质了架空了总统,将司法、行政大权揽于一身。接下来,国保委在制定第五共和国宪法的时候,面临了直选和间选之争。以许和平为首的年轻一派支持直选,因为直选能够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选出的总统也更加正当合法。而卢泰愚等元老希望间选,因为间接选举没有风险,可以确保全斗焕 100% 被选为总统,只在全当上了总统,这些元老们才会得到利益。全斗焕本人毕竟为了当上总统做了这么多事情,不想再冒风险,所以倾向于间接选举。当许和平再次希望全直选的时候,全心里想着 “也不能老是照顾部下的感受”(说明全一般情况下,还是尽量听部下的意见,这样属下才会更加尽力地出谋划策。),于是反问道 “你凭什么断言(我一定能通过直选当上总统)”,许和平表情显得很不高兴,全安抚地拍了拍许的肩。等许走后,全非常生气地骂道,亏我重用你,居然反抗我”(。

第 21 集 崔圭夏下野作战

全斗焕为当总统提前准备,接受了 “只要搞好经济,就能成为伟人” 的建议,向懂经济的金在益请教。金在益建议,搞好经济的第一步是平复物价,平复物价,使国民的家计稳定,才能打下恢复经济的基础。当被朋友质问为什么帮助全斗焕时,金说 “只有先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经济稳定了,国民也会心向民主化了”

金钟泌告诉卢泰愚 “要将接全的班,就要和全共进退,不能让人看出有二心,哪怕一个小小的表情,企图分裂你们的人将会一拥而上攻击你。否则,你将来和权力就无缘”。

第 22 集 秘密组织一心会

崔总统终于同意下野,与此同时,全传信威胁金泳三发表退出政坛的声明,并且要声明原因是 “政局混乱是政治家的原因导致的”,否则就给金扣上 “贪污腐败、性生活混乱” 的帽子,金泳三本来坚决拒绝,但是由于抓了几个新民党的议员,金泳三在压力之下,宣布退出政坛。这样,崔总统、金大钟、金泳三、金钟泌四方面的政治阻力都被消灭,能够影响全当总统的势力已经彻底没有了。在这个时期,几个人的选择很有意思:卢泰愚,选择留在部队,仍然掌握军权,而且避免卷入政治旋涡,他认为这样对自己最有利;张世东,选择留在部队,他告诉全斗焕当上总统之后,卢泰愚等人就会成为他的政治对手,所以他留在部队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郑镐镕,看起来大大咧咧,没有政治野心,但你说全 “上学的时候是榆木脑袋,没想到当上了总统”(有点得意忘形,言语中对全不够尊重,估计接下来的下场不会太好。)

全和亲信们聚会的时候问 “我最大的骄傲是什么?” 卢泰愚回答是 “您说说看?”,而郑镐镕回答是 “那还用说,当然是有我们这些支持你的兄弟呀!”(间接把全当上总统的功劳归于自己,全听了能高兴吗?),也说明郑镐镕有时说话不过脑,可能惹恼全斗焕。

第 23-24 集 三清教育队

在筹建新党的过程中,卢泰愚一方和许和平一方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争斗,卢认为可以吸收共和党和维政会的旧人进入新党,而许和平们认为这些人已经腐败透顶,应该将共和党解体,新党成员只能是全新的无联关的人。卢泰愚的反驳非常有力 “我们对怎么搞政治都不了解,在野党从未登上执政宝座,更不懂怎么执政,跟我们一样都只是初学者,没有经验,你们的太年轻了,老百姓首先期盼的是和谐稳定,所以只要能够帮我们搞好政治的,都应该吸收进来。” 全斗焕再次站在卢泰愚这一边,同意将共和党的人才吸收入新党。卢泰愚呵斥许和平 “将军都在替你说话了,你怎么还这么固执,你老是这么不肯低头,以后怎么到青瓦台辅佐将军”。事后,全斗焕感谢卢替他 “压他们”,卢趁机说 “不能太宠着他们,要恩威并用,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头”,说得全斗焕眉开眼笑。然后趁机提出新党事务总长的人选。

三清教育队本来是清理地痞流氓的,开始在老百姓中口碑还是比较好的。全斗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反对他的人都送进了三清队,比如曾经有恩怨的军队老上级,社会上也利用三清队排除异忆已,包括公司社长讨厌的组织罢会的工会会长,学校讨厌的学生。这些人被送到教育场所长,不听话的出头鸟立即遭受一顿棍棒,绑到车子后面拖得半死不活,其他人马上被吓着不敢反抗,乖乖听命。在三清队,只有把自己当作狗,长官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吃什么就吃什么,让死马上装死,才能活命!(三清队作为暴力工具,最后演变为了吃人的恶魔)。

要让金大中被判死刑必须适用《安保法》第 1 条,但是在情报部门认罪不能作为证据,但如果在军事检察院认罪,就可以作为将来庭审的证据。为了让金大中认罪,保安部让军事检察院的人假意支持民主化进程是来帮助金大中的,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口供让金大中签字承认所有罪行,军事检察官解释说这只不过是手续而已,可以让金大中早日离开这里,然后可以等上了法庭再为自己辩护就是。)

卢许之争。许和平、许三守向全斗焕提议权正达担任新党的事务总长,全想到卢泰愚也提出另外的人选,就没有立即答应。全向李鹤捧询问对二许的看法,说 “现在只信得过你” 并许诺职位,并告诫李鹤捧不要像许和平那样强出头,动不动以改革为由介入政治,让他头痛!全离开部队后,由卢接任保安部长,二许自然成为了卢的下属,双方互相看不惯。(从全的角度,卢与二许之间相互制衡,不会形成一家独大,对他的统治最有利!)

在部队里,丈夫的职位决定了妻子之间的地位,所以卢的妻子虽然比全的妻子年长 4 岁,仍要在全妻子面前使用敬语,然而一旦卢妻离开,就是一脸厌恶的表情。

第 25 集 金大中内乱阴谋事件

全斗焕向朴正熙的故人、日本人濑岛龙三请教如何愚黔首,濑岛答曰:“全将军,您有养过狗吗?” 全瞄了一眼身旁的卢泰愚。濑岛解释道:“狗这种动物,和人不一样,是很单纯的,只要给它一个新球它就能玩上一整天。对待国民也是一个道理,适当地放开娱乐活动,国民就会自动去追求幸福快乐,对政治的关注度自然就降低了。”

第 26 集 言论统废合

全当上总统后,卢到全办公室非常尊重,称呼也变为 “阁下”。全说私下不用喊阁下,卢说 “还是要这样称呼的,这样我才安心!”。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虽然承诺不撤美军,但是要求韩国中止远程武器和核武器的开发。为了使美国认同其新政权,全虽然明白这意味着放弃 “自主国防”,会被国民视为 “卖国贼”,但还是同意。关于去美国缔结条约的人选,全本意是防止许和平风头太盛,让卢和郑去美国缔结条约出出风头。但卢看了条约内容后,考虑到可能被攻击为为 “卖国贼”,影响接任下届总统,所以就让郑去,说郑 “一直不敢出头,才被三许看不起,这是阁下的意思,而且迟早会脱下军装,要为今后着想”,头脑简单的郑镐镕被卢三言两语地劝说,就同意去美国缔约(说明韩国作为小国,与美国存在很强的依附关系,失去美国的支持,韩国无论经济,还是外交,都无法独立!)。

许文道认为,一旦戒严解除,难免民众会议论 “1212”“光州” 等事件,所以在戒严解除前,所以提出实施言论统废合计划,具体由保安司实施。卢虽然不满 “三许” 设好方案,脏活交给他干,但也不得不实施。具体统废合方式为:将自由媒体负责人逐一请到审讯室,强迫他们同意废刊解散,总之:将报纸、电视等媒体国营化,大量媒体从业人员被解雇。

第 27-29 集 暗庄张玲子

全流露出对许和平干预太多的不满,卢趁机进言:你看到的内容都要先经过许和平这一关(相当于全听取或者不知道哪些报告,由许和平作主!)。全马上意识到许和平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就想把许赶出青瓦台。但张世东认为,许和平作为功臣,如果将许打入冷宫,会让其他一心会的成员寒心,一心会赖以存在 “信任” 这个基就会动摇。(张世东也不希望卢一家独大)。全对如何处置许和平犹豫不决。

正在这个期间,许和平向全谏言朴世直司令官私下称自己是接班,朴世直口碑一直不错,所以其实全斗焕并不完全相信,但是却表现得反应很过激:要求许和平将朴世直编入预备役,进行查办!(全这样做的动机很好理解:一是释放自己是绝对权威的信号 —— 在我的任期内,不允许有二心,不讨论接班人!二是就是找处置许和平的理由,如果事后发现朴世直问题没那么严重,就是因为许和平在没有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谏言!到时候把许和平从身边赶走,理由就比较充分了。)

接下来,全顺理成章地把许和平调任政务第一首席秘书官,不再是全的 “身边人”。对这一调动,许三守表示不理解,许文道则看得清楚 “权力是不能分享的,为阁下巩固权力,排除隐患,本身就构成了对阁下权力的威胁。”

作为对比,卢谨记金钟泌的劝告 “要和全共进退,绝不能有二心”“要片刻不离全将军左右,远离全将军,就远离了权力”。

张玲子案发,由于张玲子一直打着青瓦台的旗号从事经济活动,而且全夫人的叔叔等人与张玲子关系密切,收受张送的房子和生活费,所以在民间产生发对现政权的质疑(小国就是这样,一件大案就会动摇执政根基)。许和平借机向全进谏,希望把全的亲戚们赶出权力一线,全非常不高兴 “身为总统,照顾下自己的亲戚,有什么不可以”(这也是所有权力者的共同心态)。许和平则借张玲子案之机排除异已,首先是斥责李鹤捧 —— 事情最后搞这么大,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于是愤而向全递交了辞职信。对李的辞职,处于中立立场的经济首席官金在益认为:李比较正直,能起到文官秘书与武官秘书(主要是全之前的部下)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如果李离开了,全身边的秘书们(智囊团)将会分裂!

由于全对许建议将亲戚赶出一线非常不满,但仍然决定把妻子那边的亲戚都赶出一线,只留自己的弟弟全敬焕。

许和平被安排到国税厅,已经远离了政治中心。不甘心远离权力中心的许和平打出最后一张牌 —— 将政变的元老们召集起来开会,大家均认为张玲子案影响恶劣,已经危及辛苦打下的政权。但对于谁向全斗焕进谏,则纷纷打起了太极,黄永时称自己不懂政治,卢泰愚称自己作为内务长官是当事人。最后,许和平仍把火烧到了卢泰愚这里,卢泰愚不好推托。

第 30 集 青瓦台秘书室

卢泰愚左右为难,最好想了个折衷的办法 —— 书面而非当面,向全总统提出希望亲戚不担任公职的建议。全总统对元老们私下开会非常生气,当面对卢泰愚一顿训斥,卢泰愚没有过多辩解,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对于会议的召集者-许三守,主持者-许和平,全连当面训斥都没有,这说明全已经不再信任 “二许”,二许被清理是迟早的事情。果然,全安排许和平担任大邱市长、许三守担任铁道厅长,许和平来了句 “您让我出国,我都愿意”。全斗焕以 “这样也好” 予以强硬地回应。(许和平和全斗焕水平的高下之分立判!许和平在全上台的道路中确实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但是别忘了,做决定和担最大风险的是全斗焕,不是许和平。)于是,许和平被清理去了美国,可悲的是,许和平仍然认为自己是被清理的牺牲品。金在益对许和平的评价 —— 他是依靠权力而生存的(理解这句话:许和平向全斗焕提出的直接选举、旧人不入新党等建议,都是基于如何扩张自己的话语权,而非真正的 “改革家”,所以许和平的诸多建议之间,没有理论原则的一致性,最终会失败。)。

由于张玲子案,秘书室长率领所有秘书集体辞职,全斗焕没有同意他们辞职,但是对秘书室长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非常赞同,还鼓励他保持这样的态度继续好好工作,还让顺使把因此案辞职的李鹤捧又喊了回来(要敢地承担责任,才能获得上级的认可。承担责任的方式就有讲究了:态度上,把责任揽得多一点,不要辩解;行动上,诚恳一些。上级反而不忍心下重手,结果反而比较好!)。

第 31-32 集 绿化事业 - 分化工作

随着重要懂经济的金在益和懂外交的卢信永,国内的经济逐渐恢复,政权也稳定了下来。就像金在益所讲,国民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就向往民主了。这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两样:

一是学生运动。官方实施了绿化(分化)运动来应对学生运动。具体措施是:将参与学生运动的学生强制入伍,然后通过殴打、威胁等方式,要求他们回到学校提供学生运动情报,然后再将搞实施运动的学生抓走、逮捕、判刑。据已知信息,有 6 名学生在 “分化” 中因受不了良心谴责而自杀。

二是金泳三的民主运动。眼看提出的民主倡议没有效果,金不得不 “绝食” 对抗,在绝食一星期后,全派人强行把金送到了医院。最后,以解除软禁为条件,在绝食 23 天后,金停止了绝食。

第 33-34 集 国际集团解体

全总统开始为自己退位后继续保持影响力作准备。其策略是:在青瓦台以外成立一个日海财团,以南北问题、经济政策研究并向政府提出建议来施加影响力。日海财团的运行需要大量资金,于是下令韩国的大财团献金。其中,国际集团因为资金困难,只捐了 3 亿元,全总统对国际集团大为不满,再加上希望在釜山选区的选举获胜,作为釜山最大的企业(4 万多员工)却没有帮助民正党在选票上领先,于是全总统决定将国际集团解体,并私下安排将国际集团的酒店、土地等优良资产交由韩一集团收购,其余资产也交由指定的集团收购。就这样,在权力的干预下,一个大型公司就此解体。(分析:由国际集团事件来看,在权力面前,再大的企业也无法阻挡。所谓 “韩国是由财阀所控制” 是片面的,财阀和当权者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财阀是无法控制总统的。)

第 35 集 200 亿吨水炸弹 —— 金刚山大坝

全总统任命卢为民正党代表,卢永信为总理,张世东为保安企划部部长,形成三人都有可能是总统继任者的局面,从而相互制约。

由于在野党在大选中占据了多数席位,民间要求改宪直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总统执政党基础动摇,张世东想出了 “金刚山水坝水核弹” 的点子来应付。具体办法是:北朝鲜计划修建金刚山水坝,张世东就放出水坝为了阻止汉城奥运会召开的阴谋,到时候水坝放水的威力就像水核弹,将民众的注意力从改宪吸引到外敌上去,从而重掌政坛主导权。其实,根据专家的分析,金刚山水坝就算泄洪,也只会回流,不会威胁到汉城,但张世东仍然要求专家提供 “水核弹” 的理论依据。

第 36 集 北谍金玉芬捏造事件

看到金玉芬全家受到迫害,我还是觉得比较难受。这事干得确实不地道,这种行为和北傀等类人生物集中地有什么区别呢?

第 37 集 朴钟哲拷问致死事件

“李敏雨” 构想,争权夺利

1980 年代,身为首尔大学语言学系学生会会长的朴锺哲投入校内反对全斗焕政府独裁统治的民主抗争活动,同时试图为 1980 年爆发的光州事件平反。朴锺哲于一次活动集会中被捕,并遭治安机关非法拘禁;审问过程中,他始终拒绝供出同伙的下落,并因此遭当局指为赤色分子,并刑求拷打。朴锺哲最终于 1987 年 1 月 14 日上午 11 时左右在治安机关以水刑逼供期间窒息,经吴演相(韩语:오연상)医师确认死亡,得年 21 岁。

朴锺哲死亡的消息最初遭当局刻意封锁。事迹败露后,韩国境内爆发大规模的民主抗争运动,史称六月民主运动。

第 38 集 民主党结党妨碍案件 —— 龙八

卢泰愚为了牵制张世东,建议郑镐镕担任国务长官,全总统当然反对,让负责人事的另提人选。卢泰愚摆脱人事长官,可以提那些不够格的人。果然,全总统看了名单,发现这些人更不够格,于是冷静下重新考虑郑镐镕,觉得郑镐镕进入政坛也有好处,将来如果光州事件被追究,郑作为直接当事人,为了自保,肯定会和全站在同一条线上。于是,就同意了郑镐镕的任命。

龙八是个流氓,间接收了安全企划部的黑钱。

第 39 集 6.10 抗争

抗议活动扩大。由于美国反对和军队内部分裂,全斗焕没有直接全力镇压。

第 40 集 6.29 宣言

市民要求改宪直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渐渐失控,表现为:商人们暗地给搞示威的学生们提供物资,因示威被阻塞交通的乘客也在鼓掌加油。全斗焕感受到事态已经越演越烈,于是试探卢是否愿意 “试试直选”,卢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称如果直选的话就 “辞去一切职务”。于是全总统命令军队出动镇压,但是这次示威的规模很大,如果军队镇压的话,意味着卢政治生命的终结!卢最终接受了直选!为了争取民众的好感,这出全斗焕导演,卢主演的直选改宪,以卢声称系其” 作为民生党党代表接受直选并向总统建议,如果总统不接受,自己将辞去党代表职务”,史称 629 宣言!由于民众期盼稳定的政局,所以在卢泰愚、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的角逐中,卢开始处于领先位置。金泳三为了扭转局面,吸收郑升和入党,以 “1212 政变” 作为攻击点,卢的领先优势丧失。卢向全提出,全明白只有卢当上总统,自己才有保障,所以同意 “卢向国会作出任何承诺,包括牺牲自己”,于是卢发布了 “关于追究全斗焕政权腐败的公约”,表示如果当上总统,会和全斗焕政权划清界限。而且,在选举前一天,全总统又想出了 “将大韩航空爆炸案的主犯引渡回国” 的计策,使国民更加支持现政权继承人卢泰愚。最终,在总统选举中,卢一路领先,当上的总统!

卢当上总统后,向全表示感谢。全表示,自己会以元老会议议长的身份,替卢总统发声,与卢一起努力,并且会在卸任前进行军事人事改革。(全几乎明示卢,自己会在卸任后继续摄政)。

第 41 集 是敌是友

卢当总统后,首先借助舆论,将全敬焕的问题透露露给媒体,民众要求逮捕全敬焕,进而迁怒于前总统全斗焕。全不得不让全敬焕 “坐几年”,并且宣布辞去元老会议议长职务。卢利用舆论,成功地阻止了全斗焕背后操纵国政的企图。

但是在野党的煽动下,民众对前政权的怒气没有平息,全为了自保,继续作出让步:向全体国民谢罪,上交 139 亿元财产,并且离开汉城(卢承诺只离开汉城 3 个月)。但实际上,全斗焕躲到寺庙里 2 年。

全、卢二人也因为权力斗争,由盟友成为敌人,多年不相往来。

但接受审判时,全斗焕还是拉紧了卢泰愚的手,一起被判刑。

附录

如何组织政变?(迫真)

为什么在非洲只有几百人队伍的军官就敢搞政变?成功率还挺高?

政变要的就是高层发动,少数参与,密谋起事,快速完成。结束之后对原有权力架构变更不大,上位者能迅速完成权力过渡。

大萌饼王毛文龙​:

与绝大多数网友想象的不同,军事政变最大的误区就是政变方面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大,想着啥时候机会一到就飞龙骑脸,结果输个精光。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我国的南朝刘宋时期,刘彧面临的刘子勋发动的政变,政变方面已经得到全国绝大多数州县的认同,结果他们的大军把建业包围以后,政变方居然认为,皇帝不过是瓮中捉鳖,老子反正都是赢,先去嗨一把,导致刘彧回过神来,及时挑拨离间,搞得对面就此覆灭。

反过来,隋朝末期的江都政变,就是一次完美的军事政变。宇文化及等人首先疯狂造谣,说隋炀帝想杀掉大多数北方户籍的禁卫军士兵,引起士兵惊恐,外加上隋炀帝晚期经常发布精神病级别的命令,导致这一谣言有很多士兵是非常相信的,这就为政变做好了思想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宇文化及三兄弟和少数几个禁卫军军官开始秘密谋划,确保不泄密,军事政变开始阶段,宇文化及等人迅速掌握了隋炀帝行宫的安保。然后三人迅速打开宫门带人入宫,快速搜寻隋炀帝,一旦发现了隋炀帝,不和隋炀帝费口舌,直接就把隋炀帝干掉,这就断了隋炀帝残余势力反扑的念想,进而达成事变目的。江都政变从头到尾展现出隋炀帝编练的精锐骁勇果军的战斗力和专业水平,只不过这水平主要是通过搞死隋炀帝展现的。

另外一个比较典范类型的军事政变,就是武则天统治晚期的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的组织者从规划阶段就遵循了搞军事政变的原则,首先是发动政变的策划者张柬之和李旦都尽力控制了政变策划团队的规模,政变主力是李旦私自豢养的几百家丁。其次是罢黜武后的政治操作必须得当,武后再暴虐,也是李旦的母亲,如果事变过程中处理不好,导致武后死亡,李旦首先背上弑母的罪名,张柬之更不用说,沙了李显和李旦的老娘,这下半辈子也就没办法好好睡觉了。因此行动策划阶段就很明确,打着拥立太子李显的旗号复位,李显毕竟是武周的太子,且武后已经 82 岁,太子此时代理国政合情合理,李显是以武周太子身份继位,继位以后又利用他是唐高宗儿子的身份,恢复李唐国号,是合乎法理和道统的。其次是对武后采用 “冷处理” 的办法,考虑到给武后定任何罪名都会导致李旦和李显背上弑母和弑君的罪名,因此干脆就不给武后拟定任何罪名,直接把武后转入皇太后应该居住的上阳宫软禁即可。到这一步,神龙政变各方面算是勾兑好了政变所有的政治细节。确保了参与行动人员的秘密性,厘定了行动最棘手的几个问题,包括武后被抓以后的名分问题,李旦,张柬之等人的退路问题等。行动细节确认以后,各路人马便开始行动,行动一开始就以夺取皇宫控制权为目的,张柬之等人迅速把武后的两个男宠沙掉,然后抓捕武后,送入上阳宫,并宣布李显复位,把政治手续快速走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显承载了李唐的道统和武周的法统,把军事政变的政治影响降低到最低了,让武后的残余势力瞬间失能,进而获得胜利。(神龙政变最大的乌龙,是谁都没有想到李显不仅无能,而且政治手段还极为低劣,几个主谋随后被沙是李显脑子秀逗的结果)

根据若干军事政变的案例,一般军事政变的必须要素有:

  1. 政变核心团队必须足够小且非常团结,内部最好有价值观认同:无论是朴正熙还是全斗焕,军事政变谋划阶段也就是十几个高级将领串联,军事政变的准备阶段,以尽可能小而精干的团队为要,而且这种团队最好是有价值观认同,不能通过权力和金钱维系,防止泄密。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全斗焕,全斗焕咔咔在 1212 事变前就打算搞金钱收买,他通过老婆的关系,搞定了相当于 3 个亿软妹币的经费,给自己核心部队的所有士兵和军官发了钱,平头小兵都拿了全小将几千块好处费,身边所有参与事变的指挥官在之前也都给了钱。即使如此,真的事变闹起来的时候,让卢泰愚抗命直接出动白马师团的时候,跟着打算摘桃的卢泰愚还犹豫半天,最后才出动,可见搞军事政变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需要价值观认同的,朴正熙当年在军官学校的时候,就把北一辉的著作分享给同学看,还经常讨论,工作以后也经常找部下一起讨论时局,筛选可用之人,这才攒足了核心班底。饶是如此,最后他库碟塔的时候,也得有车智澈这样的铁杆愣头青,关键时候替他直接开枪见血,不然结果难料。
  2. 军事政变的核心胜负手就是现地掌握首都安保的部队,最好可以控制这支力量,如果实在是不行,可以与其指挥官交涉,只要这支部队不反水,就能快速获胜。
  3. 军事政变的关键步骤在于快速抓捕,杀死敌对方的要员,控制住机关和传媒部门,以达到自身的政治诉求。这种情况要求参与力量尽可能行动精准迅速,如果搞很多政变士兵,士兵有可能出现目标不明确,都觉得自己很强大,于是各个摸鱼的情况,军事政变不是打牌,谁牌大谁强,士兵如果都是非全神贯注的去搜寻敌方要员,就会给对面逃跑机会,像德国 720,苏联 819 都是这样,军事政变的核心目的不是看对面不爽很久了,很不容易搞个机会就要打个痛快,而是一定要隐蔽迅速的用武力手段瘫痪对面的中枢,抓住对面的老大。换而言之,声势浩大闹了一天,还没把对面老大控制住的,就算是失败了。一旦控制住对面头目,必须快速造成既成事实,要不然逼他认怂签字下野,要不然干脆把人沙掉,这就不给反抗力量以反扑的号召。
  4. 军事政变切忌拖延,无论诉求是否完全得到满足,都应该力求 24 小时解决战斗,哪怕部分妥协,也要尽快宣布结果,避免对立面的残余势力在地方组织力量反扑,最好是在对面老大认怂认栽以后,火速挟持其发布辞职通告,或者干脆把其干掉,以绝后患。

因此,非洲的军官组织几百人搞政变不是不自量力,恰恰相反是相当专业了。

作者:大萌饼王毛文龙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5412954/answer/31774464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清教育队

三清教育队、新生训导处

太平洋直升飞机单程一日游

相关大统领

朴正熙简介

朴正熙(1917-1979)是韩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总统之一。他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小学教师成长为韩国陆军军官,并于 1961 年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在他 18 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人均 GDP 从 1961 年的 82 美元增长到 1979 年的 1644 美元,被誉为 “汉江奇迹的缔造者”。

然而,朴正熙也是一位铁腕统治者。他通过牺牲民主来追求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位独裁者。他于 1979 年在中央情报部长官金载圭的枪下身亡。

朴正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执政为韩国带来了经济腾飞,但代价是民主的牺牲。他的统治方式引发了争议,但他也被视为韩国现代化的推动者之一。

五一六政变

五一六政变是朴正熙于 1961 年 5 月 16 日发动的军事政变。当时,朴正熙任职于韩国陆军中将。他联合其他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当时的第二共和国政府。政变成功后,朴正熙组建了最高会议,并于 1963 年当选为第三共和国总统。

五一六政变标志着朴正熙的政治生涯的开始。它使朴正熙得以掌握大权,并在之后的 18 年里统治韩国。政变的成功也与朴正熙当时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实力有关。

汉江奇迹

“汉江奇迹” 是指韩国在朴正熙执政期间实现的经济腾飞。在朴正熙的领导下,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 GDP 从 1961 年的 82 美元增长到 1979 年的 1644 美元 [2]。

这一经济奇迹的取得得益于朴正熙政府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政府大力支持出口型企业,并通过限制工资和压制工人运动来维持低成本。同时,政府还大规模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汉江奇迹” 的代价是民主的牺牲。朴正熙政府通过限制言论自由和镇压异议来维持社会稳定。这引发了国内外的批评。

总的来说,朴正熙是韩国现代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统治为韩国带来了经济腾飞,但也引发了民主化的呼声。他的政治遗产至今仍然影响着韩国的政治格局。

全斗焕简介

全斗焕(韩语:전두환/全斗煥 Jeon Du-hwan;1931 年 3 月 6 日 —2021 年 11 月 23 日),号日海(일해),本贯完山全氏,大韩民国第 11、12 任总统,韩国陆军退役军官(上将军衔)。

全斗焕 1931 年 3 月 6 日(阴历正月十八日)生于今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955 年 9 月从韩国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以少尉身份入伍,曾两次派赴美国接受军事培训。1961 年五一六军事政变时,全斗焕积极支持朴正熙,成为朴正熙的亲信,先后担任中央情报部人事课长、第一空降兵副团长、首都警备司令部第 30 警备营任中校营长、陆军参谋长首席副官、陆军第 9 师第 29 团团长、特战司令部第 1 空降旅旅长、总统警护室作战助理次长、第 1 步兵师师长、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等职。朴正熙遇刺之后,全斗焕通过双十二政变夺权,后成为韩国总统。

全斗焕奉行新军人权威主义的独裁统治,镇压民主运动。不过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国际收支转亏为盈,中产阶级得到壮大。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在全斗焕执政期间有些实际性发展,双方于 1984 年首次进行了南北离散家庭团聚会。全斗焕执政期间的韩美关系和韩日关系得到加强与改善。美国取消了卡特政府提出的驻韩美军撤离计划,并继续帮助韩国实现军事现代化。韩日国家领导人实现了首次互访。此外,全斗焕政府还积极发展与欧洲传统友好国家,以及与东盟、非洲、中东的外交关系,使韩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1987 年韩国爆发大规模六月民主运动后,全斗焕接受了其接班人卢泰愚的总统直选提案。1996 年 8 月 26 日,全斗焕在金泳三执政期间因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和贪污罪被首尔地方刑事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并罚款 2205 亿韩圆,后于 1996 年 12 月被首尔高等法院改判为无期徒刑;1997 年 12 月 20 日,在金大中的建议下被金泳三赦免。

卢泰愚简介

卢泰愚(Roh Tae-woo,1932 年 12 月 4 日-2021 年 10 月 26 日)是南韩的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他于 1988 年至 1993 年担任韩国总统,成为第一位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他在军方服役期间参与了多次政变,最终在 1980 年成为总统全斗焕的副手。卢泰愚在任内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并与北韩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性会谈,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卸任后,他因涉及腐败和贪污案件被判刑,但于 2004 年得到减刑。

金泳三简介

金泳三(Kim Young-sam,1927 年 12 月 20 日-2015 年 11 月 22 日)是韩国的政治家,1993 年至 1998 年担任总统。他是第一位民选的总统,在任期间推动了经济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打击腐败并强化民主制度。金泳三上任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试图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他的任期也经历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他在政治上受到一定挑战。卸任后,他继续参与政治,倡导民主和人权。

金大中简介

金大中(Kim Dae-jung,1924 年 1 月 6 日-2009 年 8 月 18 日)是韩国政治家,1998 年至 2003 年担任总统。他以促进南北和平和经济改革而闻名,提出了 “阳光政策”,旨在改善与北韩的关系。金大中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迫害和流亡生涯,最终于 1997 年成功当选总统,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他的政策促进了南北韩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朴槿惠简介

朴槿惠(Park Geun-hye,1952 年 2 月 2 日-)是韩国的政治家,2013 年至 2017 年担任总统。她是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是韩国首位女性总统。朴槿惠在任内推动了多项经济政策,试图实现 “创意经济”。然而,她的任期因与其密友有关的腐败丑闻而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在 2016 年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后遭到弹劾。2017 年,她被正式罢免,并随后被判刑入狱。

文在寅简介

文在寅(Moon Jae-in,1953 年 1 月 24 日-)是韩国政治家和律师,2017 年至 2022 年担任总统。他在担任总统前曾是人权律师和总统秘书。文在寅在任期间积极推动 “新南方政策”,旨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继续推进南北韩对话,尤其是在与北韩领导人金正恩的会晤中。他的政策强调社会公正和经济改革,但在任期内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和对外关系紧张。

文在寅曾在全斗焕部队服役,还获得了全斗焕的表扬,故也算相关人物。